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积极探索“金夕乡贤”新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嵌入、深入融合,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返乡补位助力、参与基层治理,推动“金夕有为”引领“乡贤补位”。
广筑巢,多聚贤。以乡愁牵动乡情、以乡情聚拢乡贤,多途径多渠道着力激发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坚持统筹联动,将“金夕乡贤”返乡助力作为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推进会议、组织集体观摩等形式,联合组织、政法、宣传等部门实现组织、作用、阵地“三个有效融入”。坚持广开门路,组织开展“双找双报到”活动,通过建立离退休干部所在单位与属地党组织、离退休干部和所属网格责任区结对共建等模式,甄选有意愿、有能力的1300余名返乡离退休干部进入“金夕乡贤”能人库。坚持以情为系,通过镇村干部入户走访、线上交流、茶话座谈等方式加强常态化联系,以家人的牵挂、乡亲的期盼、党委政府的信任为牵引,感召老同志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
强导向,多育贤。坚持在乡贤激励上下功夫、出实招,着力激发乡贤活力、赋能基层治理。突出制度护航,在每个“党建红网格”配备一名离退休干部牵头人,以定期举办“乡贤话坊”为载体,带动若干名“金夕乡贤”常态收集群众意见诉求、反映基层难点热点。突出导向激励,通过编撰乡贤丛书、设立公德红榜、开展“最美”系列评选、将其纳入各类评先评优对象范畴,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内在激励活动,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返乡老同志尊敬尊重、关心关爱。突出赋能蓄航,建强老干部党校、“金夕·红堡”政治生活馆、“金夕邻+”实境课堂等,用好微信公众号、学习专栏、网上专题报告会等学习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线上+线下”学习教育,不断提升老同志参与基层治理能力素养。
优载体,用好贤。聚焦多领域发挥“金夕乡贤”力量,引导乡贤积极服务中心、有效融入大局。以贤引德塑乡风,西亭镇西亭社区依托“金夕乡贤”力量创设“民生茶馆”,一年来解决电瓶车集中充电、拆迁安置户作物晾晒、村民夜间文体活动广场等问题30余件。以贤引智强治理,兴东镇土山村“乡贤话坊”建立矛盾纠纷化解组,老同志们向周边群众讲述革命故事、红色传统,积极参与矛盾调处、治安巡逻等各项社区治理工作,年均联系服务群众1100余人次。以贤引力促发展,五接镇以‘助企发展’为方向,创设“一线工作法”广泛建立银发人才专家库,为属地企业贡献“金点子”80余条、为村集体经济致富增收提供“好计策”30余个,形成了“银发人才”助企惠民促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