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浙江余姚市委老干部局聚焦老干部党校实体化运作,以建设“银红学府、银辉智库、银雁先锋”为目标,以“常青讲坛”为平台,聚力集智构建红色引领味、社会时政味、科普时尚味、浙里康养味、知行实践味“五味”课堂,推动实现老干部党校党味更浓、内涵更实、成效更强,全力打造新时代离退休党员干部精神补钙、发展赋能新高地

一、统筹整合构建“红色引领”教学体系

“党”办老干部党校为统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分发挥“红色根脉”资源优势,建立健全老干部党校教学培训工作组织领导机制,以党校为统领,抓总联动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两个阵地,纵向贯通21个乡镇(街道)老干部党校教学点(老年学堂、银辉驿站构建“1+2+N”的银红学府联合体,实现老干部党校阵地运行全覆盖。制定《老干部党校实体运行工作方案》,与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签订共建协议,通过年度计划共谋、基层培训共办、重点课题共研、红色资源共享、教学体系共拓等形式,优化师资力量和课程体系。明晰学员准入机制,发挥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管理平台功能,及时吸纳离退休党员干部加入银辉组织,实现退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无缝衔接。

二、培优课程,育强“社会时政”前沿窗口

坚持党校姓党,紧盯“红色”必修课+N种选修课的“1+N”特色思政课程办学目标,设置6类班次23教学计划,涵盖市级老领导专题读书会、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党组织骨干短训班、“银辉”骨干培训老干部工作者专题培训以及各类群体专场活动等,“常青讲坛”为主辅以“初心讲堂”“四明学堂”“知行学堂”等专属各具特色推进教学活动。上半年已开展理论讲堂、业务培训、主题党课等12课近2000人次,“移动”思政课堂15场次。同时开设老党员线上姚优教云课堂“云上老年大学”等,让老同志共享老干部党校“云网屏端坛”教学资源。加强与市委宣传部党校、银辉志愿者联合会合作,合作、聘用、邀等方式,集纳“党校教师+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先进典型”师资库30余人开发党性教育基地5个红色典藏馆1个、红色驿站9个,“线上线下”双轨服务老党员思政建设推进“党建贯通、红蓝银青”思政工程

三、聚焦所需,紧跟“科普时尚”发展局势

“政治理论+乐龄生活+科普教育”为办学指导,紧盯老同志所需,多形式开展科技教育学习。通过走出去看江丰生物、浙江云联智能制造研究院、机器人智谷小镇、秦山核电站、吉利汽车研究总院等基地,让老同志切身感受科技发展新成果。通过请进来讲《余姚水利75年》《余姚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等科普知识,让老同志感受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感悟科技带来的发展巨变。通过“银辉智库”专题研究杨梅产业数字化发展、仪器仪表自动化产业升级、企业劳模工匠工作室创项目,为市决策咨询、科技宣传、推动科技为民服务等方面献计献力,先后打造科技帮扶基地47个,多个服务项目获得市领导批示和社会好评。与此同时,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两大阵地”还结合老同志现代技能需求,开设摄影基础、短视频制作、防金融诈骗、养生保健、心理健康等兴趣活动短班,满足老同志求知、修身、康养等文化养老需求。

四、拓展阵地丰富“浙里康养”乐活渠道

聚焦老同志游、学、养”一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延展丰富活学阵地,通过“讲学研、走看促、传帮带”形式,依托梁弄横坎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东篱农场、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等资源,打造集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助农帮扶主线的研习线路5条、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1个。组织近百名党员学员参加“春回四明”等文化研学活动,拓展老干部党校校外学习空间。进一步深化“银红联建”,多方联动举办“四明银红汇”“共富市集”银辉嘉年华综合性活动,拍摄“银红观察员”正能量微视频3期,持续引导银领向党再出发、余热生辉耀四明。

育优银才,汇聚“知行实践”银发力量

发挥老干部党校师资优势、学科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才输送优势,围绕中心大局实施“银领助力”争先工程,加强银发人才资源开发和银辉团队孵化,助力全市银色人才库、银发人才服务中心、银辉党建理论工作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6个银助团“一枝六叶”银助联盟“银发人才服务中心”智库模式,纳入老干部党校培训蓄能。目前已吸纳银辉志愿者近3000人,老专家、老劳模等银辉智库320余人,有效融入省、市“三支队伍”和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主题,引导银发人才通过“菜单式服务”提供精准的“六送”志愿服务清单,先后开展政策宣讲、文明新风、全民健康等活动450余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次,推动形成银发人才为打造“余山姚水 阳明心城”献智献力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