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教育部直属系统离退休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广泛开展“六好”党支部示范创建活动,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积极为教育强国建设献智出力,涌现出了一批成效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为进一步宣传典型、交流经验,我们将专题刊发有关事迹材料。今天刊发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党委退休第六支部的事迹材料《践行初心  发挥优势  立德树人添光彩》。

 

践行初心 发挥优势 立德树人添光彩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党委退休第六支部委员会事迹

退休第六党支部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文科院系为主体,现有党员29名,在学校党委和离退休工作党委的领导下,致力于将基层支部建设成党员群众的生活依托和精神家园,带领广大党员发挥文科教师的专业优势,认真学习和宣传党的新时期理论,在主题教育中起到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得到离退休工作党委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可。

一、团结协作,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充分

三名支委分工明确,既独当一面,又相互协作。每年初,支部根据离退休工作党委的工作重点,结合支部具体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交由支部大会讨论后每项工作都落实到人。 支部还建立了支委微信群,对于一些重要事情,提前在支委成员中统一思想。支委成员每年都积极参加离退休工作党委举办的工作培训,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精神,保证各项活动开展。

二、发挥优势,在理论学习和宣传中充当排头兵

支部的优势在于涵盖了多个文科学院的退休党员,20余人是马克思主义专业出身并且终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理论学习和宣传活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支部将主题教育同老师们的专业研究相结合,既提升了学习活动的深度,又使老师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王树帆老师终身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90岁高龄仍笔耕不辍,经常结合当前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热点问题撰写文章,从理论的高度诠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邬爱玲老师作为一名党史专业教授,更多从专业的角度解读和宣传党的历史,在一些重要的党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上旗帜鲜明。广大党员不仅在主题党日活动时积极参与学习讨论,还在微信群开展交流,提供很多学习体会的文章。支部在主题教育学习体会中提供交流文章最多。支部的特色与优势在学校和社会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吴东华、王宗廷、盛宏模等教师先后受邀为学校各个学院以及组织部等机关部门的师生进行理论学习辅导与培训;盛宏模等教师还受所在社区及地方政府所邀做党史学习教育辅导,并且被基层政府聘为理论学习顾问。

三、线上线下,开展广泛学习交流

支部及时将精选的学习资料转发到每个党员,同时提出具体要求。主题党日活动时,与会党员发言踊跃,安排一个半小时的学习交流经常延长至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支部为了弥补时间不足的缺憾,安排了线上交流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全国两会的体会交流”“党史大讲座”等,交流的形式包括体会、报告、散文、诗歌等不拘一格。王树帆、盛宏模、王宗廷、邬爱玲等老师每次都积极带头,大家在支部微信群上相互交流,相互点赞,共同提高。一些同志在微信群中的发言,被选中转发到学校离退休党建工作群参与交流。几年来,支部先后转发稿件50多篇,包括散文、评论、诗歌、篆刻、书法等,既提高了党员的认知,又丰富了精神生活。

四、真情关爱,让支部成为党员生活依托和精神家园

支部致力于将支部建设成党员生活之依托和精神之家园,提倡“党员生活有困难找支部,精神上有困惑也找支部”。为落实学校《离退休党员骨干精准帮扶困难老党员制度》,建立了困难帮扶工作台账,对每位同志的身体状况、居住状况、子女状况都做详细记载。在此基础上,支委会成立了以三个支委为组长的三个帮扶小组,根据帮扶对象居住区域划片包干。根据各位党员的意愿,把具备帮扶能力的党员分配到各个片区。帮扶小组成员负责接送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党员往返家庭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他们领送学校发放的节日福利慰问品以及学习材料,使每一位困难党员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支部尽可能为每位党员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使得每一个党员热爱这个组织并且愿意做贡献。王树帆、龙安平、邬爱玲等党员年龄大、身体不好,仍然坚持参加主题党日活动。91岁的王树帆,因病行走不便,坐着轮椅也要准时参加支部生活;盛宏模同志住黄陂五湖,从五湖到学校往返一次需要5个小时,每次支部主题党日他都6点前出门,支委会主动提出让他天气不好时不来学校,但他坚持每次按时赶到学校。

五、结对领航,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

支部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开展“结对领航”活动,成立了由杨力行、盛宏模、常荆莎组成的工作小组,会同学院共同组成了结对领航活动联络小组,建立微信群,以保证活动落到实处。 支部自结对领航活动开展以来,组织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党员给博士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组织双方党员互相观摩对方的组织生活,取长补短,博士生游贤梅深有感触:“观摩学习了组织生活会,受益颇深!诸位老师分析问题深刻,对待同志真诚、宽容,‘永不退休’的党性令人感动和钦佩,向老师们学习。”尝试在老师与学生个人之间“一对一”结对领航,为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更在支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此外,还为博士生们的就业和未来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六、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服务学校和社会

支部尽管年龄大的党员偏多,但每一位老党员都自觉践行宗旨意识,切实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王宗庭同志作为学校关工委委员,经常参与党代会精神宣讲以及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活动;郭兰同志作为思政教师,仍然坚持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心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数年如一日;宋莉萍同志热心为学生教授社交礼仪等,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夏文英同志组建了湖北省妇女婚姻心理学群,为广大妇女婚姻问题做心理咨询与辅导,得到了湖北省妇联好评与支持;盛宏模同志参与了学校有关校史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多次为学生支部讲党课,为基层社区做理论辅导,受到基层政府的高度赞扬;宋斌同志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篆刻课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常荆莎、许水贵、黄娟等多位老师受聘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员,为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