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中心街街道马宅子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远益同志,1991年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多年来,社区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居民们说,他是操持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是大事小事都操心的“小巷总理”。

尽其所能为民办实事

由于马宅子居民小区是建于70年代的开放式老小区,基础建设差,配套服务设施更是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形成了 “路不平,灯不明,每逢暴雨家进水”的情况,居民们不满意。陈远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奔波在各有关部门之间,多次协调争取,重新铺设了路面,改造了上下水通道,安装了路灯,建设了游园,增加了体育健身器材等,同时社区居委会投资30余万元,把小区内32座楼里外全部进行了统一粉刷,大大改变了小区面貌。当小区的老人握着他的手说“辛苦”的时候,他哈哈一笑说“只要您们满意就好”。 全忘记了自己曾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过了几个不眠夜。

自陈远益任社区居委会主任以来,就是以这句话为服务宗旨,尽其所能为居民办实事。为解决开放式小区治安条件差的状况,协调派出所,设立了社区警务室和存车处,成立了“五老”义务联防队;为方便居民群众的生活,先后办起了幼儿园、少儿小饭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一条街等10多个项目;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了图书阅览室、综合活动室、购置了健身器材;等等,用一位居民的话说“这些年来,陈主任为我们办了多少实事,不是一一数过来的”。

倾心尽力为民解难事

这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作为社区的领头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成了他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掌握全面情况,他对社区内每一位下岗职工的家庭状况、年龄和特长等基本情况都做了详细的统计建档,做到了然于胸。然后跑上跑下拓宽门路,掌握信息,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与用工单位供需信息网、求助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协调辖区单位,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创造就业机会。几年来,先后引进了“枣庄阳光天使电脑制衣有限公司”、“枣庄祥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8家民营企业,安排下岗职工近百人,通过与地方单位结对子,开展弹性就业、非全日制工作、钟点工等灵活就业方式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上万次。

陈远益不仅心系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更关心社区内的困难群众。10余年来,社区居委会用于对孤寡老人、失学儿童、残疾人、贫困家庭的救助资金累计达到30余万元。

马宅子社区共有365多位老人。为解决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社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老、助老政策,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300元,定期为老人做健康查体,特别是每逢重大节日,组织老人到近郊旅游、举办茶话会等娱乐活动,消除了老年人孤独感。2008年又建立了2000平方米高标准、规范化的老年公寓,可以安置100余名老年人,解决了子女忙而不能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

对待失学儿童,他更是倾注了父亲般的关怀。14岁的陈东东由于母亲患了白内瘅,父亲下岗,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只好辍学在家。陈远益上门了解情况后,自己先拿出800元交给陈东东的父亲,让其为东东交学费和购买生活、学习用品,并帮助联系其父亲到一家修理厂工作,协调民政部门为其母亲做免费康复医疗,还主动为陈东东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既解决了他失学问题,又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全心全意为民做好事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他深深感到,要搞好社区工作首先要抓好党建,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以党员的表率行为带动全体居民。为此,党支部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每月干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公益活动、调解一次邻里纠纷、做一次义务宣传、找居民谈一次心”的“五个一”活动,并结合社区实际,将各项指标责任上墙,制定短期、长期计划,谁负责、什么时间完成、达到什么目标,一一记录在案。2008年在为汶川震区捐款中,在他的带动下,马宅子社区16名党员每人捐1000元的特殊党费,并积极响应中国社会城区工作委员会的号召捐款5万元。

但是有时做好事也不是就会得到支持。特别对于农转非的马宅子社区来说,在开展各项工作中遇到阻力更大一些。2008年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中,马宅子社区在拆除菜园子还居民公共绿地时,就遇到几位老居民的极力反对,这几位老居民、老邻居的辈份比较高,对年过50岁的陈书记数落起来一点不留情面,可是为了大多数居民的利益,陈书记带领“两委”成员一家家、一遍遍地做工作,“大叔、大婶”尊敬地称呼着,硬是用诚心打动了他们,使小区内20家菜园子自动拆除了。现在在3号楼前建成了花园式的小广场,当居民晚饭后在此散步时,很少有人知道当初陈书记他们操了多少心。有知情人曾问过陈书记“受了那么多委屈,值吗?”陈书记还是哈哈一笑,说“只要居民们没意见就好。”

这就是象总理一样忙的社区书记陈远益同志,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让居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在小小的社区内做着平凡却闪耀着不平凡光辉的小事。在他的带领下,马宅子社区在各项工作中均取得显著成绩,曾先后被省民政厅、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模范居委会”、“国家精神文明创建单位”、市级“民营经济强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