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日本鬼子入侵中国之时,1937年鬼子烧了我家的房,抢了我家的粮。我们一家,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家乡到了济南。大局不稳定,百姓也不能安生,几次的搬家,致使我也一次次地停学。济南解放的第二年,1949年夏,十二岁的我才与众多的小朋友一齐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为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啊!”进了芙蓉街小学,上了三年级。

我们的校长是个转业军人,朴实、热心,他很快发现了我这个年龄偏大,且又好学的学生。让我当了班长,1950年济南市少先队建队,我第一批戴上了红领巾,还当上了副大队长。从此,红领巾天天飘在我胸前,嘴里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的队歌,一蹦一跳的去上学。每逢星期一升国旗时,我还指挥着全校的师生唱国歌。1951年我又光荣的参加了,济南市举办的第一批苏式少先队夏令营。

二十几天的夏令营生活,使我长了知识,长了智慧,受到了体能的训练,我也进一步明白了新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清楚了那“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的”深刻的含义。从此,在少先队旗的指引下,我大踏步的前进着,顺利地考上了济南一中,不久又入了团,初中三年级的我,就当上了初一少先队的中队辅导员。上高中了,我依然每星期六,还是与少先队员们,一起举办主题中队会,唱歌跳舞,或是去野外郊游。我更把有关的党团知识讲给他们听,为的是让他们也永记----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那誓言。三年来,我与我的少先队员们一同进步,一同成长,我成了大学生,他们也升入了高中。

1958年夏,我接到了曲阜师院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我的大学梦圆了,也圆了父母期盼女儿成才的梦。父亲高兴的说:“你可是咱高家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深知父亲这话的含义,入学后,尽管我第一次远离家门,对住校、吃食堂都还不习惯,但我事事从严要求自己,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劳动。由于我的努力,受到了党支部的信任,我不但进了班委,还成了党的培养对象。我如虎添翼学习更加安心努力了,班级工作也更主动了。1958年的大炼钢铁、校内外的各项生产劳动、六十年代初的自然灾害,都让我们赶上了。在这些活动中,我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严格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从事。所以,我始终没有偏离党的大方向,且身心都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我信心百倍努力完成大学学业的时候。1961年春,我母亲病重直到去逝,我不得不休学。母亲去世后,经济的拮据、弟弟妹妹年幼摆在我的面前,作为长女的我何去何从?为家,停学在济南就业,这是条顺路,还有几个不错的单位能接受我,所以,这又是一条就业的近路。既解决了生活问题,又能在济南照顾父亲和弟弟妹妹。

失去母爱的心痛、复学还是就业的矛盾,却使我一度好像陷入了深渊不能自拔。我苦恼、我思索,也回忆了我走过的路:1950年我在少先队队旗下举着拳头的誓言……,53年我在团旗前的选誓……我明白了“革命尚未成功,愿望还没有实现”,我决定了----复学。当我抱着忐忑的心情与父亲商议时,父亲是那样的理解女儿的心愿。我的好友、同学,也纷纷来信说:“困难是暂时的,能上大学的机会可是不多的!”建议我从长远计,不要半途而废。父亲的理解、同学们的相劝,让我又走进了校门。

复学后,系党总支念及我原来在校的表现,安排我进了新班的班委,还特批给了我助学金。为此,我流了泪,我下决心克服学业上的不衔接,和思母念父的种种困难,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1963年春,学业成绩和思想鉴定,我都毫不费事的过了关。那毕业分配工作的去向,可又是对我的一个极大的考验。论表现,论家庭的实际情况,我该去哪很明显,无人攀比,也无人说不!可就是在那年,周总理在北京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发出了“面向工矿、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疆”四个面向的号召。院党委一传达,那全院就不平静了。我的思想斗争也相当激烈,我失眠了。我越想,越觉周总理的那话,仿佛是对我说的。是啊,国家要富强、要发达、要实现共产主义,这些地方最需要人才。我从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天起,不是就“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吗?为培养我成才,在我最困难面临辍学的时候,不是因为有了助学金,我才完成了学业,成了合格的大学生吗?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智慧的高级动物。这情我没有忘,这恩此时不报又待何时?我决定了去当时山东最贫困的沂蒙山区——临沂地区任教。当我把决定写信告诉父亲时,父亲在回信里是这样说的:“我文化水平低,思想又旧。你们都是大学生了,有文化,受党的教育也这些年了,应该知道怎么做,家里一切都好。你们自己做主吧!”父亲是这么开明和大度,他老人家又一次地支持了我。

就这样,从1963年至今,我与爱人一起在沂蒙山区的沂源县,曲曲折折地走了四十八年。

那时的沂源县,可是山东省出了名的贫困县。人穷、山秃、水不畅、车不通。至今我还清楚得记得在来临沂的路上,那个好心的司机师傅,对我说的话:“去那也别去沂源县!”。按原分配方案,我与爱人是留临沂的。我的名之所以,最后落在了沂源县教育局,是因为分沂源同学的拒绝,带队老师作了难,我和爱人又把这“难”给带队老师解决了。从此,我也就开始了在这离乡背井的地方,与那些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难,不断地交锋着,前进着……

我生来爱面子,不愿让人说孬,性格倔强,宁折不弯。这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就是不甘落后,积极上进。是它促使我不断地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过程中,也享受了不少的乐趣,得到了许多的安慰和幸福。在教学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学生的基础差,知识面窄些,但因为有学生和家长的支持,我没有头痛过。山区的孩子刻苦朴实,求知欲高,尊敬老师,老师的用意他一旦明白了,将是坚定不移的照办。

这些年来,特别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那十五、六年里,我是全力以赴地教,学生们是刻苦努力地学。才有了那一批又一批的山里娃,进了大学门。我们师生也结下了那深厚的情。十几年、几十年过去了,学生们的年龄增加了、脸上皱纹也多了,头发白了,有的也退休了,依然还是带子携孙的不断来看望老师。在外地工作的学生回家探亲,也没有忘记我们夫妻。寒暑假的来访,节假日的电话更是不断。还有那现代化的电子邮件,也经常传来。我常说:“我是拿着国家的工资,做了我应该做的一些事情。”可学生们、家长们给了我这许多的安慰,这些安慰使我快乐着,这些快乐,也促使我克服了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困难。

“文革”中臭老九的我,被赶往草埠煤矿下了煤井,几十天,我没有怕;去大山中的村庄整大寨田,一住就是好几天,我没有犹豫过;爬高山植树、抗旱,尽管有吃奶的孩子,我也没落后。当年母亲让我学做饭、做针线,我曾信誓旦旦地说:“将来共产主义了,吃饭有食堂,穿衣有缝纫店”。可二十几年后,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的不足,又加之那工资,十七年分文无增。我与爱人一齐精打细算,以菜代粮艰苦度日。我跟当地的农民学会了推磨、压碾、摊煎饼、做豆腐、烙大饼。没有煤烧,我早起晚眠的去扫树叶,刨玉米茬和麦茬。还有那一家五口冬天的棉、夏天的单,也都是我利用节假日操办的。谈何容易!幸亏父母给了我一个好身体,老师给了我文化和知识,党让我明白了人应该怎样活。

想想六十多年来,每到一个关键时刻,是党给我指明了方向,给了我力量,我不仅没有走弯路,且入了党。又健壮的在教学第一线上,战斗了三十年。我不只是一个合格的中学高级教师,我还是市县级优秀教师。如今我已退休近20年了,工资年年涨,身体也没有出现大毛病。两个女儿和女婿,也都勤勤恳恳地努力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两个外甥,也正健康的成长着。我们一家八口人四个党员、四个团员,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我也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将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到永远!

           沂源一中退休教师  高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