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富官庄镇退休干部王思立

 

王思立同志1946年生,1980年参加全省闲散科技人员招考被择优录用,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县杨庄公社、圈里乡、富官庄乡(现富官庄镇)工作,于20069月退休。退休后,虽然没有了工作责任,没有了工作压力,但王思立同志依旧对党心怀感恩,暗自下定决心:不管在什么位置,都必须维护共产党员的高尚形象,才能获得群众的好评,才能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才能对得起党。

处处带好头  群众跟着走

退休之后,王思立回到故乡王家箕山村居住。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季泥泞难行。对此,他深感忧虑,心中暗想:虽然现在是退休了,但是作为党员永远不能退休,修修路,为群众干点满意的事,不也是为党树立形象吗?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每天坚持干公益活修路!经过两个春秋的埋头苦干,他把村东最难走的600米路垫平了。他的行为深深感染了周边的人,村民们也自发集合起来与他一起在原来一下雨一片水汪的涝洼路边修筑了排水沟。现在不管谁走到那里,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

为彻底改变村民出行的问题,他又组织群众用自愿捐款”“自愿出工的形式修了村里的两条街,全长400多米,全部用水泥硬化路面。2012年春,王思立本人向村委提议把该村由北到南的一条路硬化起来。村两委召开党员及村民组长会议讨论此事,同时也邀请他列席会议。当有人指出现在上级不允许乱集资时,他说,是,上级不允许‘硬性集资’,我们这不属集资,我们现在是倡导群众用自愿捐款的形式办公益事情,捐多捐少出于自愿,要想走好路,集体没有钱,个人又不出,谁家给咱修?我带头先捐上3000元。面对他的真诚,会议最终通过提议,向全村发起倡议,捐款修路。在他的带动下,群众纷纷来捐钱,连八十岁的老人也主动捐出400元,村里每天张榜公布,建立账册。

路比以前好走了,街道也整洁了,群众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从此,不管村里什么公益事,只要王思立出面组织,都会得到大家的支持。

事事理讲透  说谁谁调头

2013年,王家箕山村争取到了烟站出资硬化2400原野路的项目,但在修路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时村两委首先想到了他。农历419,村民王思升因为对村两委干部修路有意见,一大早就开始挖沟截路基,导致运料的车无法通行。村委主任急急忙忙跑来找他帮忙协调沟通。正在吃早饭的他放下碗筷,二话不说就来到现场。看到王思立要给调解,王思升的态度也缓和下来。经过了解原来是王思升占用路边地种树,因妨碍修路需要清理,思想想不通,就产生了矛盾。经过王思立的调查和摆事实讲道理,逐渐解开了王思升的思想疙瘩,自觉把路基重新筑好,排除了阻碍。

一日傍晚,村委主任急匆匆的又找到他说:思立,这路又修不成了,王启章掐电,水泥搅拌机已经停了,我们怎么也说不通,还得请您出面给调解。

看到村委主任着急的神情,好,我去看一下。说着他便走出门。王启章是刚退任的支部书记,新老干部关系很不协调,这情况也时常传入王思立的耳朵。他暗下决心,为了修好路必须去了解协调好这件事。经过了解,原来村里的动力电是王启章在职时**架上的,现在与新村班子的账目还没结清,所以想借修路的机会将这件事分清楚。眼看账目也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问题,王思立重点做起了老书记的工作,他说:启章,咱是共产党员,一个党员无论何时何事,首先要考虑群众利益。现在,硬化路这个项目,全村老少都支持,你要是执意掐电,造成硬化路工程半途而废,这不是给自己留骂名吗?咱共产党员就得处处想着群众,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先,我的看法是你马上通电,让工程正常进行,待工程结束后账务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会协调到底的。

行,既然您来了我还怎么说!我听你的。王启章低声说。

他刚走出王启章的大门,镇里一名副书记、一名副镇长、管理区书记、司法所所长四人也为此事一同而至,当听到王启章的工作已经做通时,他们都齐声称赞,王思立真是事事理讲透,说谁谁调头啊。

王思立同志,生在农村,工作在基层,他对农村农民都有很深的了解。他常说,群众工作是复杂的,特别是农民群众,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水平,但也必须相信,大多数群众是懂理讲理的。所以他一直坚定的认为,所谓群众工作难做都属于没有深下去,没有彻底了解情况,更没有耐心地考虑和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作为一名党员,越在基层与群众的接触就越紧密,即便工作退休了,自己处理不好事情也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所以在他心中,必须做一名永不退休的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