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坚持党建引领,以思政铸魂、科技兴农、助力教学、社区治理为主抓手,以组织联建强基、资源聚合增效、典型培树示范、品牌活动辐射为主路径,引领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用实际行动续写银龄华章、贡献银辉力量。
当好立德树人的“引路人”,真情关爱学生成长。自1993年在省属高校中率先成立关工委以来,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理念,发挥关工委老同志讲政治、肯奉献的政治优势,懂教育、善管理的经验优势,爱学生、亲学校的情感优势,深度参与到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引领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等工作中,累计为青年师生上思政课、举办讲座1000余场次。持续推动校地企社资源整合,与市关工委共建,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程,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红色精神传承教育。创建“院士回母校”“青蓝工程”等15个特色思政工作品牌,先后涌现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李继业、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者张立德、全省教育系统最美“五老”苑来学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2024年,学校关工委与泰山科技学院关工委签署合作协议,开创帮扶带动民办高校关工委工作的先例。学校在全国和全国教育系统、全省和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上实现“大满贯”,作为高校唯一代表在2024年度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当好乡村振兴的“智囊团”,积极投身农业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全校离退休教职工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初心使命,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校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与省老科协、省农学会等共同编制“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绿色生态农业基地规划”,指导全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昆虫专家刘玉升指导帮扶的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肉猪养殖企业“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样板,受到中央有关领导肯定。土肥专家张民、病虫害专家王开运、花生专家万勇善、农膜专家米庆华深入全省各地市开展咨询、培训、成果转化,被《中国老年报》专题报道。农学院教授赵檀芳,退休16年来育成小麦新品种23个,其中“山农28号”创2020年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推广种植面积超7000万亩,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老科协科技创新奖。
当好学生成长的“守望者”,倾心助力教育教学。躬耕教坛数十载、银发再续育人情,离退休专家教授作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的骨干力量,始终守望、奉献在教育教学一线,他们年均课堂听课1600余节次,远程监控督导听课850节次,调阅试卷6300份,抽查学生课堂笔记8000本次、毕业论文7000份,检查考试档案遍及全部19个教学学院的330余门课程,为教学秩序维护、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教育培养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建议。2024年,本科教学督导组圆满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各项任务,受到教育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当好和谐共建的“粘合剂”,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广大老干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参与社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关爱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开展社区文艺联谊,协助解决社区居民矛盾,倡树社区新风,共建文明社区,涌现出农大社区岱宗校区住宅区业委会主任李传亭等一批优秀老年社区工作者。学校积极推动“泰安市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站山东农业大学便民服务点”设立,组织老干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社区治理注入银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