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济南老年大学管弦二胡专修四班的学生,虽然不到20人,却来自不同行业,来自四面八方,有的远在齐河、长清。全班年龄基本60岁以上,长者76岁。我们这些已做祖父、祖母的人,之所以汇聚这里,不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更是投奔德艺双馨的周建华老师。

童子功出身的周建华,胡艺生涯60载,不仅琴艺高超;而且善于总结和教学,尤其对初学的老年人,传授到位。已过花甲之龄的他,理解我们这些从未摸过二胡老人的心理、生理。虽然学艺之心强,可动脉硬化的手指关节不再那么灵活。虽然肯于学习专研,但记忆力不如从前,前面学了后面忘。于是,周老师不仅手把手的教,不厌其烦;还把难学的琴艺改用生活中常用的动作教诲,由浅入深,便于理解。诸如:运弓中的手腕转换法,他提示我们生炉子时候用扇子扇风助火力的动作。再如换把的自然流畅,他提示我们拽灯绳的上下动作。这是我们这代老人最熟悉的动作,很快掌握。在这循循善诱的教学中,我们不仅有了自信、自尊,也找到自身价值。

四个寒暑,周建华老师带领这些六七十岁的老人操琴、学艺,我们这些零基础的学生步入音乐殿堂。每当悠扬的琴声响起,我们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病痛,仿佛时间倒流,又回到年轻时代。

四个春秋过去了,2025年6月学校组织教学成果展示。我们这些皓首学生要登台献艺了。紧张大于兴奋!有的同学虽然曾是部门领导,公众讲话家常便饭,可彩排时心慌手抖;有的虽然是教授、专家,侃侃而谈,却拉错了乐普;还有的同学过于紧张,琴弦弄散了……好在大家心理素质强,坚持下来!

彩排后,我们懊悔,班长房丽更焦虑,她一改往日的文质彬彬,要求我们努力、加油。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教学成果的演出,不仅是我们学艺的亮相,更是对老师教学的检验。我们必须振作精神,不辜负周老师四年的心血。此夜,许多同学未眠,背诵乐谱,操持琴艺,整理演出服……

翌日上午演出正式开始,男同学白衣黑裤,精神抖擞;女同学红裙落地,优雅大方。人人手持二胡,款款而上。随着周老师的指挥,《良宵》的二胡齐奏响彻大厅,悦耳动听。

琴声悠扬,心语流淌。一个个音符道出我们对老师的感恩!对学校的感谢!老有所学,学出了生活韵味,提升了暮年生命质量。

琴声悠扬,心语流淌。一弓一弓的演奏,表达我们对党、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之恩。耳闻目睹新中国如何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强大的我们,倍觉新时代的美好!倍加珍惜晚年的幸福生活。

琴声悠扬、心语流淌。优美的旋律诉说我们的情怀,芳华虽然逝去,晚霞一样灿烂。我们要余热发光,发挥老年社会价值,做一个新时代的老人。

 

吕荣斌 三级教授   原济南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曾是济南科技拔尖人才、济南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