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莱西市人民法院刑事庭开庭审理有莱西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故意伤害罪案。被告人是一名71岁的农村家庭妇女,原告是一名68岁的农村家庭妇女,两家是邻居。案件起因是今年麦收期间,原告丈夫开手扶拖拉机压了被告花生苗,不以为然,没向被告解释和说明。被告找原告丈夫理论,引起大骂,原告听到后,进行反击对骂,随后双方动手推搡,不慎原告摔倒路边沟渠受伤,住院治疗,经医学鉴定轻伤一级,索要医药费等赔偿无果,邻居两家走进法院,对峙公堂……”7月11日,山东省院上镇五老工作室主持人昌中南以莱西市人民法院庭审案件为例,向跳广场舞的老年人宣讲怎样认识和处理邻里纠纷,引领老年人树立“和为贵”理念,邻里友善相处。
2023年11月,昌中南从院上镇中心中学退休,在院上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五老工作室,以花园头抗日阻击战为载体,以 “五史” 教育为核心,面向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家庭教育咨询。昌中南渐渐发现不少老年人法律意识不那么强,也是普法教育的盲区,因此2024年10月,昌中南又扩充了五老工作室内容,将“一老一小”普法宣传纳入其中。在普法宣传中,昌中南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身边的典型案件为例,以讲故事的方式讲,和老年人开展讨论交流。老年人听得进,想得通,效果好。
“7月2日,莱西市人民法院刑事庭审理的故意伤害罪案本是一起常见的邻里纠纷,连民事案也说不上,结果演绎为刑事案件,双方生气、上火、遭罪、花钱、人生中有很不光彩的一笔……”昌中南细细和跳广场舞老人交流着。
“怎样处理邻里纠纷?核心在于把握“情、理、法” 的平衡。从 “情” 的角度,要注重情感连接。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维系良好的情感基础很重要。当纠纷发生时,先别急着摆道理,可尝试用温和的态度拉近距离,不妨带着小礼物上门道歉,说明情况,多数时候能获得对方的谅解。从 “理” 的角度,要分清责任和是非。在沟通中,清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理由,同时也要客观看待对方的立场,可找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乡贤等有威望的人帮助调解,大事化小,小时化了。从 “法” 的角度,要知晓自身权利和义务。当纠纷涉及到人身安全、重大财产损失等情况时,不能一味退让。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借助法律和行政力量制止不当行为。总之,处理邻里纠纷,说到底是在考验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包容心态,三尺巷故事是处理邻里纠纷的典范。大家是怎样处理邻里纠纷的?说一说具体情况,我们一起探讨更合适、更好的邻里纠纷处理方法……”昌中南和跳广场舞的老年人探讨交流着。
(莱西市院上镇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