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风雨,90年辉煌。作为一名年近七旬,有四十五年党龄的退休人员,我见证了衣食住行所发生的过去梦想不到的变化,心不平静,深感幸福。饮水思源,回顾党领导人民开创今天新局面的光辉历程,对党更加崇敬,倍感党的英明伟大,更加坚定了晚年紧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食。从我记事起,食的变化大体分为五个阶段:吃糠咽菜、定量供应、吃粗吃饱、吃细吃好、粗细搭配。我的家乡在鲁北平原的广饶县大王镇,虽然土地丰腴,但由于几千年受封建制度的束缚,耕作落后,解放前百分之七十的人口粮食不够吃。建国后,粮食产量高了,农民生活有所改善。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广大贫下中农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宁可自家少吃点,把部分粮食卖给了国家。1955年以前,绝大部分户农忙时吃净粮食食品,农闲时吃掺了糠草的食品。56—58年,能粗粮吃饱,吃细粮的比例也高了。59—61年,由于58年刮共产风,粮食丰产不丰收,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形成了人们终生难忘、想想后怕的三年生活困难时期。全公社的农民,每天人均粮食六两。家家不够吃,靠挖野菜,采树叶,剥树皮,压碎地瓜蔓、玉米瓤子心、棉种、草种子等来填充肚子。不少人因挨饿而肿腿肿脸。其实,那时村村生产队的粮仓里存放着粮食,粮仓就是普通的民房,一把普通的锁锁着。农民知道:从毛主席党中央到公社各级领导干部都定量吃粮,看到有的公社干部也得了水肿,宁可挨饿也不动国家的粮食。从没有发生过哄抢盗窃案件。他们勒紧腰带与党一起度难关,依然起早贪黑到生产队劳动。62—81年,家家粗粮吃饱。1982年至现在,人们细粮吃饱,吃油也多了,肉、鱼、蛋也多了。过去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才吃顿白面食品,而现在吃的,如同过去的过年。近几年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干部职工懂得了科学饮食,很多农民也都具有了科学饮食的知识,为防止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的发生,讲究起了粗细粮搭配,主食、副食、蔬菜搭配,健康饮食。
衣。1960年以前,多数人夏季一身单,冬季一身棉,一件棉衣穿三年。夏季穿的褂子就做冬天的衬衣。毛衣、绒衣很少穿的。五十年代初期,大多穿自家织的粗布。从1954年到1983年,国家实行按票供应布,有时多有时少,1960年每人布票一尺六,69年每人三尺三,有的年份也一丈多。从五十年代中期针织品、六十年代人造棉、七十年代化纤制品出现后才逐步缓解穿衣的短缺。但那时人们不富裕,舍不得多买衣服。流传的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人们长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二形成的穿衣思想和习惯。1981年后,农民富了,国家富了,衣服品种多了,款式也多了。现在人们每个季节都有三套多衣服,还有羽绒服、毛衣、保暖内衣等。不少人对穿衣也十分讲究,穿毛料的、丝织品、名牌的。就连
住。80年以前,大王镇村里95%是土墙草房,5%的砖墙草房是原地主富农家的。从83年—96年,全镇五十多个自然村由各村统一归划,村民陆续都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村里的街铺了水泥路面,两边挖了排水沟,载了树,修通了到县城的公路。街道房屋整齐清新,绿树成行掩映,村容整洁,一派新气象。村里的老人自豪的说:解放前地主也没有这么好的房子呀!现在全县的村民大多盖起了砖瓦房,国家的公务员,企业职工住进了楼房。
行。1980年以前,外出三十里、五十里,甚至更远的路,绝大部分人靠步行。学生到乡镇、县城上学,全是步行。病人就医或老人有事外出,就由儿女小车推着,地排车拉着。一个两、三百户的村子,仅个别村干部或小手工业村民有自行车,且超不过三两辆。干部教职员工大多数也没有自行车,那时一是产自行车少,二是人们买不起。那时公共汽车少,许多乡镇不通车,即便是通了车的村镇,很多人也舍不得花钱乘车。81年以后,村民陆续添置了自行车。短短几年,普遍买了自行车。进入二十一世纪,村民骑摩托车和电动车的已很普遍了,有的家庭还买上了轿车。现在一般干部和教职员工多数买了轿车。每当我看到我行机关员工开着自家车上下班的时候,我就想起了57年我读书时,看到大街上的宣传画“共产主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面包喝牛奶”,长时间群众把这当笑话说,那时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美好生活的憧憬展现在眼前,全国人民的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历史上是空前的。我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饮水不忘挖井人,享受着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经常思索回忆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党从诞生那天起,就为人民获得自由,吃饱穿暖而不懈探索奋斗,党缔造和领导自己的军队与国民党反动派、封建势力、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浴血奋战,经过长达22年的拼命流血,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在友好国家和国际友人的援助下,打败了不可一世,凶狠残暴的日本法西斯,打垮了国民党八百万军队,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政权,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了广大贫雇农,实现了近百年来共产党人和许多党内外志士仁人追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农民几代人的梦想实现了。翻了身的工人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三年,因长期战乱遭受严重损失的国民经济恢复了。党领导看到农民单干,土地私有制不利于机械化、兴修水利、修建大的工程,为了提高生产力,防止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党领导六亿人民进行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我国各行各业,国民经济的发展跨了一大步。六十年代后,有些领导干部和党员发现了人民公社“吃大锅饭”和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发展缓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从理论上思想上拨乱反正,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把土地公有制的优势和调动个人积极性结合起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引进和研制高效化肥、农药。各行各业加快了发展步伐,粮棉提高了产量。改革开放前,我们镇粮食亩产七八百斤,现在亩产一千七八百斤。我国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我们要对党坚信不移。现在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生活就这么好,明天的生活一定更加美好。我虽已年老但充满信心,决心紧跟党走,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