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友
防护个人信息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我国已被公开、并被证实已经泄漏的个人信息多达11.27亿条。我们的姓名、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正被有意或无意泄露,甚至成为一种商品,被人出售、利用、非法牟取利益。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我 ...
丹心铸风范——纪念开国将军张开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出身于黄埔军校的开国将军、沈阳军区原副参谋长张开荆同志诞辰110周年。江西吉水是他的家乡,江西人民深切缅怀着这位为了中国革命胜利出生入死、为新中国国防建设栉 ...
《老友》专家门诊
附睾硬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72岁,有前列腺增生、尿频、尿急。另外,3年前发现的左附睾上一黄豆大的硬结节,近期B超检查已有蚕豆大小,而且左侧附睾尾呈低回声、双侧附睾头小囊肿、双侧睾丸 ...
故乡的『风』
明代状元胡广故里——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胡家边村是我的家乡。600年来,村里祖祖辈辈传承着“祀天奉祖承前启后信为本;种地嗣孙继往开来孝当先”的祖训。村里人历来重视家族家风的教育和传承,形成了明礼、孝亲、 ...
本期封面
“老来瘦”好吗
老年人肥胖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因而肥胖被认为是不健康的体型。“有钱难买老来瘦”长期以来被许多老年人认为是健康的标准而加以推崇。“老来瘦”真的好吗? “老来瘦”的真相是什么 有些老年人片面追求“老来瘦”,很 ...
子女生活不能自理 能否要求其承担赡养义务
编辑同志: 3年前,我和老伴唯一的儿子发生车祸,被定为二级精神残疾,只能与人简单交流,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但他原来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家公司,事发后仍每年能从公司获得较丰厚的分红。如今,由于我和老伴均已74岁 ...
勤劳享生态 德高养寿年
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嘴乡柳林村刘家村小组的长寿老人张桃英生于1912年。已103岁的她,银发齐耳,布满皱纹的脸上白皙泛红。她腰不弯,背不驼,耳聪目明,活动自如。当问起她长寿秘诀时,她笑了笑说:“没啥秘诀,都是大家 ...
加入“农友”圈
退休之后干啥?这是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单位有3位老同志就选择了“务农”。他们在附近的老乡那租了一小片地,种上大豆、玉米、蔬菜、瓜果等,过起了田园生活。 首先提起这事儿的是老姬,他退 ...
90后为老人定格幸福瞬间
2014年6月,刚从江西财经大学毕业的周倩做出一个决定:为农村老人拍摄“夕阳照”。周倩母亲听后很惊讶,立刻打电话提醒她:“你的想法很好,但这样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到处奔波也很辛苦,你吃得消吗?如果感觉不行, ...
家门前的眺望
元旦放假,我和妻子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家乡发展得很快,绿色的麦田像张毯子,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小楼点缀着宁静乡村,新修的柏油路宽阔平坦,赶集的乡亲满脸微笑,一派和谐富足的幸福景象。 我远远地看见了家门前 ...
我是江西第一个女拖拉机手
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我国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1角钱票面上,有一个英姿飒爽开着拖拉机的女司机图像,她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她的形象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而在江西农垦系统,大家都称我为“江西的 ...
“老漂族”:城市新候鸟
本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却要漂泊异乡失却融入感和归属感;本就为儿女操心劳力,却还要面临异地就医等诸多难题困扰。这一日益庞大的老人群体被称为“老漂族”。为了跟儿女团聚或帮助照顾孙辈生活,他们不得不成为陌生 ...
飞将军自重霄入
在将军县兴国,传颂着一位飞将军的事迹。富有传奇色彩的是,这位长征老战士曾在1946年和1955年两次被授予少将军衔,是我军最早的将军之一。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就是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刘涌。 大渡河、泸定桥两参战 ...
《老友》专家门诊
慢性胃炎怎样治疗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77岁,6年前胃镜检查说是患有疣状胃窦炎,最近再次检查又被诊断为疣状胃窦炎伴糜烂。请问:胃窦炎伴糜烂应怎样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怎样预防其癌变? 南昌县 吴×× 吴×× ...
我们家没有这种习惯
去年春节时,大儿子一家从南昌回永丰老家过年。一天晚上,一位亲戚提议:来打打麻将,一块钱一粒“子”。13岁的孙子连忙说:“表姑,我们家没有这种习惯,一块钱也叫赌博。”13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让我情不自禁 ...
本期封面
关注老年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老年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美国8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的发病率约是20多岁年龄段人发病率的5倍,死亡率几乎是100倍。我国老年人的肺炎发病率为0.5%~15%,超过年轻人的2倍。所以,关注老年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显得 ...
德国:瓶子比水贵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环保之国,以前只是耳闻,直到前段时间亲临德国,我才真正见识了德国人“把环保精致到每一个细节”的生活态度。 为了迎接我,好友斯蒂安精心准备了一桌小宴。由于待会儿还要开车去办事,所以他没有 ...
赡养义务能否转让
案例:年近六旬的老张上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两个儿子。他大儿子在城里做生意,小儿子在农村务农。去年下半年,老张进城帮助大儿子照顾生意。进城前,他把自己的老房子和承包地留给了小儿子,并与小儿子签订了 ...
第一页
<
32
33
34
35
36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