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友
回顾“三线”建设
一 “三线”地区位于中国腹地,该区域离海岸线最近点也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约上千公里。“三线”地区四周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的山脉作为天然屏障,在备战的特定形 ...
动真碰硬 向“四风”亮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突破口,敢于动真碰硬,深入查找、积极整治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向“四风”的种种表现亮剑。刹“四风”展新风 第十二届全运会的火炬刚 ...
《老友》专家门诊
增生性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如何治疗 《老友》专家门诊: 我患有膝关节病,注射过玻璃酸钠,但效果不明显,走路仍觉酸痛难忍,用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和吲哚美辛片等药物也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目前,我左腿还患痛风病。 ...
老照片的故事征文
不尽的思念 今年正值姑姑英勇就义80周年,每当我翻看相册,凝视姑姑的照片,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 姑姑名叫朱回贞,于1910年出生在井冈山脚下的莲花县良坊镇南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聪明活泼,相貌出众。她1927 ...
本期封面
手机K歌 唱甜生活
我喜欢唱卡拉OK,尤其是退休后,空暇时间多了,我便时常想去KTV潇洒一把。尽管去一次量贩式KTV不算贵,但欲尽兴玩乐,长此以往,我在经济上甚感吃力。一个周六的上午,外孙到我家玩。尚未到吃午饭的时间,他要走了我 ...
谈谈震颤
一、何谓震颤,震颤是怎样产生的震颤是人的躯体或部分躯体表现出节律性或无节律性的颤动。它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震颤的产生机理甚为复杂,有人提出与4个因素有关 ...
最美秋光何处寻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旅游的季节。祖国最美的秋色在哪里呢?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南坪县境内,因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有“人间仙境”之称。九寨沟一到秋天就变成了色彩的王国。由绿变黄、由黄变红的树种在 ...
“搭伴养老”关系如何解除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很多害怕孤独的空巢老人渴望告别空巢生活,寻找到一个老伴共同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老人选择“搭伴养老”,即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便开始同居生活。“搭伴养老”者之间虽然没有依法登记, ...
陈毅的爱民之情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陈毅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人民群众,与他们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陈毅得知日寇大举发动“扫荡”的消息后,立即选派可靠人员,护送当时在 ...
陈佩兰:永远的慈爱之心
提起陈佩兰,人们都说她是“活雷锋”。几年来,这位年逾六旬,左腿肢残,有着菩萨心肠的“犟女人”,用羸弱的身躯为1.2万人次的特困群众发放了价值220多万元的爱心物品。她现任职务是抚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市慈善爱 ...
广州“冒险”记
上个世纪60年代,长沙市二中(今长郡中学)高86班的50多位同学一起走完了人生最宝贵的中学时代。40多年后,我们从风风雨雨中走了过来,重新聚首,拾起过去的时光,才发觉昔日的欢乐、激情、灰心乃至苦难,都被时光酿 ...
横跨两界 独树一帜 ——记我省著名作家、书法家胡志亮
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他曾任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江西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撰写的《傅抱石传》,荣获中国首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江西文学史》 ...
网络反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据统计,2008年到2012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共收到网络举报30.1万件次,约占同期信访举报总量的12%,网络举报已成为继来信 ...
《老友》专家门诊
问诊信件 专家门诊答疑 心跳、心悸不适缘何因(浙江省绍兴市 楼xx) 罗发瑞 教授 主任医师 腰椎管狭窄症如何治疗(修水县 熊xx) 章征源 教授 主任医师 尿 ...
老照片的故事征文
周总理永远在我们身边 在我家的柜子上,摆放着一张历经岁月的珍贵照片,那就是周恩来总理和我们的合影。照片是50年前拍的。当时周总理来总政话剧团观看话剧《年青一代》的演出。我在剧中扮演年轻、很有活力的林岚( ...
本期封面
老人义务服务 发生人身伤害时怎么办
随着全社会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成为不计报酬为社会服务的志愿者,这里面不乏有一些退休的老人。这些老人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如果发生意外,这些特殊的志愿者的权 ...
怎样配备家庭小药箱
随着大家对日常医疗保健的重视,很多家庭都配备了小药箱,用来放些常用和应急药。可别小看这个小药箱,它使得很多家庭在应对突发疾病和损伤时受益匪浅。但是小药箱若配备和使用不当,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如药物过 ...
峥嵘岁月稠 ——李井泉早期的军旅生涯
1909年11月1日,李井泉生于江西省临川唱凯镇仓下李家一个农民家庭。因为他家的院子里有口供村民汲水的水井,故父亲为他取名“井泉”,希望他长大以后像井水一样,为社会作出贡献。1926年李井泉在省立第三师范(今抚州 ...
第一页
<
53
54
55
56
57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