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生前预嘱”是为了活得有质量
“生前预嘱”是为了活得有质量 罗点点的《我的死亡谁做主》受到崔永元等人的力荐。 死亡,一个人人都要经历,家家都有人经历的过程。但对于更多的中国人,我们尚不能轻松谈论死亡,甚至拒绝正视死亡。当这一天 ...
“生前预嘱”在中国,路途尚遥远
“生前预嘱”在中国,路途尚遥远 时间:2009年月10月15日下午 地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办公室 采访人:郝新平(以下简称郝) 被采访人:于学忠(以下简称于)、王仲(以下简称王)、郭树彬(以下简称郭) ...
“生前预嘱”能否为生命做主
“生前预嘱”能否为生命做主 赵宝刚导演的热播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角的女友变成植物人10年后,器官衰竭需要换肾,是否放弃治疗对亲人成为难题,一度引起网上热议。 究竟要不要延 ...
您知道“生前预嘱”吗?
您知道“生前预嘱”吗? 医院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生死抉择”:某老先生经多年病痛折磨,一再交代不要做临终急救,希望能安静地走。不料,老先生的儿子们不同意,医生只得一次次实施“挽救”:强心针直插入心脏, ...
浅谈限塑令对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浅谈限塑令对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塑料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作为二十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伟大发明之一,不遗余力地造福人类,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稀缺,消费无限扩展的世 ...
“限塑令”三周年后或扩大范围 将纳入餐馆医院
“限塑令”三周年后或扩大范围 将纳入餐馆医院 今年6月1日是我国“限塑令”施行满三周年的日子。将来,人们到餐馆用餐“打包”剩菜、到药店买药品等使用的塑料袋也将实行有偿收费。 昨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有关 ...
“限塑令”在国外
“限塑令”在国外 (1)美国:旧金山市议会在2007年3月通过法案,要求超市等零售场所禁用普通塑料购物袋,使旧金山成为美国首个对塑料袋下禁令的城市。法案实施后,商店还可以使用能进行生物降解和还原处理的塑料袋, ...
限塑令执行乏力 专家建议向生产商征高额环境税
限塑令执行乏力专家建议向生产商征高额环境税 57岁的侯大妈每逢出门购物,都要自带大布袋。这是被收费的塑料袋“逼”成的习惯。 近日,在搜狐绿色频道举办的“限塑令”三周年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用 ...
邓昌炉:限塑令并非长久之计
邓昌炉:限塑令并非长久之计 “限塑令”实施首日,记者在北京发现,合格塑料袋隐隐有供应不足大问题,塑料袋收费范围不统一,小门店偷偷免费提供,流动商贩依然提供超薄塑料袋。而在上海襄阳北路上一家超市,中号塑料 ...
"限塑令"实施三年 睁只眼闭只眼难治"白色污染"
"限塑令"实施三年 睁只眼闭只眼难治"白色污染" 6月1日,我国“限塑令”实施整整三年。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将适时扩大执行“限塑令”范围,由针对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扩大 ...
“限塑令”,限不住的烦恼
“限塑令”,限不住的烦恼 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行。根据规定,即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当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举行了宣传活动。 ...
谁该为塑料袋买单?谁将为塑料袋接班?
谁该为塑料袋买单?谁将为塑料袋接班? 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上世纪初,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 ...
走进传统节日
走进传统节日 除夕 :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 【来历】春节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 ...
洋节日成正房,传统节日变小妾了?
洋节日成正房,传统节日变小妾了?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端午挂香符赛龙舟,重阳登高插茱萸……这些传统习俗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更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传统节日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圣诞节、情人节、母 ...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节日
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节日 你还清楚地记得,去年的元旦、春节、中秋节、圣诞节⋯⋯你在哪里、和哪些朋友一起欢声笑语么?是怎样特别的故事、插曲、笑声和心情令你现在依旧记忆犹新? 不知从何时起,一 ...
我们把自己的传统节日放置的太久了
我们把自己的传统节日放置的太久了 今天如果你向七八岁的孩子发问,端午节、中秋节吃什么、要做什么?能有几个小孩子能答上来呢?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算起来,我们的传统节日一个接一个,可 ...
放假拯救不了传统
放假拯救不了传统 传统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淡,传统节日的内涵渐行渐远,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一个文明古国来说,传统节日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保存着我们独特的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积淀成一种文化认同心理,进 ...
崇“洋节”别丢了传统文化
圣诞大餐,情人节巧克力,这些外国节日越来越受到中国当代青年的重视,而中秋、端午等传统文化节日就逐渐被人们冷落,甚至打入冷宫。我们不得不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如何处理中西文化节日的关系进行深思。 ...
传统节日,如何“对接”现代?
如今,很多传统节日都被规定为法定节假日。但专家们强调,传统节假日的法定化仅仅提供了一种“天时”,它们能否兴盛,关键还在于节日的形式和内涵是否适应民众的文化需求。近年来在中国声势日壮的洋节并非法定假期 ...
保卫传统节日 拯救传统
近年来,“洋节日”受到愈来愈多年轻人的崇尚,过洋节也从最初的商家炒作慢慢变成国人的一种习惯。然而正当人们对又一个圣诞节的到来满怀期盼时,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却撰写了一份《保卫春节宣言》,向社会呼吁要 ...
第一页
<
30
31
32
33
34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