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错时上学”是在为教育不均埋单? 文藻 评论于 2016-09-21 08:46 一个班70多个人,拥挤不堪......这样的环境能不影响学习,吗? 蒲先和 评论于 2016-09-20 19:32 一、学校超额招生,责任在家长不在学校。如我区某小学,入学虽然要收费,可是还要“摇号”,摇上了才能花钱入学。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才是大班额的根本原因。 二、名校,也不全是“教育资源配置优越”造成的,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这就像一任领导把一个好企业搞垮,另一任领导可能让企业起死回生一样。所以即使资源配置相同,几年之后,学校之间也会拉开差距。 我们区里,将城区及邻近的所有小学,划归了两处名校,成为两处名校的分校。这倒是种好办法。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09-20 19:08 这些名校是怎么成了名校的?无非是指文化课的质量高些。这些名校也这有馊主意!“超额招生”、“错时上学”这两个奇谈怪论都是应试教育滋生出来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成龙的渠道是高考,于是,学校就有了诸多的骚主意。 现在,城里的学生满员,乡下的中小学生源不足,这和城乡建设的布局也有关系,说是城乡一体化,滑来滑去,把乡村化没有了。我们这里,90年代有三处中学,每个中学都是8——12的教学班,800——1000名学生,现在是从幼儿园到初四,都到镇驻地一处学校上学,总共才400名学生。终归有一天,农村的小学要消亡了。都集中到了县城,不知道这样有什么好处! 侯从礼 评论于 2016-09-20 15:48 无奈之举,可以暂行。 缔重究 评论于 2016-09-20 15:36 我同意快乐驿站 老师的观点,(教育不公现象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失误。造成目前乡下学校荒废闲置,城里学校却不堪重负,完全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学校“超额招生”、孩子“错时上学”,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必须加以制止,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任其蔓延,影响的是百年大计。如何解决?我想有关领导又会提出用扩建名校规模的做法来缓解矛盾,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唯一的途径是加大非名校的教育资源配备,在招生规模、范围、方式上加强政策指导和约束,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国家重视其教育资源搭配的问题,可以加大贫困边远山区教师的收入,鼓励优秀师资到贫困边远山区去执教。可以作为教师升级提干重用的依据。 李旭东 评论于 2016-09-20 15:33 现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农村学生转在城区学校上学,城市学校学生拥挤,农村小学学生越来越少,教师多,中心小学多着100多人,少者几十人,教室空放。一个村学生更少,所以造成城区学生多,没教室。而有些老师为了赚钱,双休给学生补课,收费高,家庭困难的孩子实在接受不了,但没办法,只能咬紧牙关让孩子补。希望有关组织尽快改进不良现象,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快乐驿站 评论于 2016-09-20 15:22 教育不公现象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失误。造成目前乡下学校荒废闲置,城里学校却不堪重负,完全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学校“超额招生”、孩子“错时上学”,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必须加以制止,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任其蔓延,影响的是百年大计。如何解决?我想有关领导又会提出用扩建名校规模的做法来缓解矛盾,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唯一的途径是加大非名校的教育资源配备,在招生规模、范围、方式上加强政策指导和约束,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吕京蝈1949 评论于 2016-09-20 14:25 支持“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急需更加有力的政策落地和改革魄力。”
蒲先和 评论于 2016-09-20 19:32 一、学校超额招生,责任在家长不在学校。如我区某小学,入学虽然要收费,可是还要“摇号”,摇上了才能花钱入学。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才是大班额的根本原因。 二、名校,也不全是“教育资源配置优越”造成的,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这就像一任领导把一个好企业搞垮,另一任领导可能让企业起死回生一样。所以即使资源配置相同,几年之后,学校之间也会拉开差距。 我们区里,将城区及邻近的所有小学,划归了两处名校,成为两处名校的分校。这倒是种好办法。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6-09-20 19:08 这些名校是怎么成了名校的?无非是指文化课的质量高些。这些名校也这有馊主意!“超额招生”、“错时上学”这两个奇谈怪论都是应试教育滋生出来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成龙的渠道是高考,于是,学校就有了诸多的骚主意。 现在,城里的学生满员,乡下的中小学生源不足,这和城乡建设的布局也有关系,说是城乡一体化,滑来滑去,把乡村化没有了。我们这里,90年代有三处中学,每个中学都是8——12的教学班,800——1000名学生,现在是从幼儿园到初四,都到镇驻地一处学校上学,总共才400名学生。终归有一天,农村的小学要消亡了。都集中到了县城,不知道这样有什么好处!
缔重究 评论于 2016-09-20 15:36 我同意快乐驿站 老师的观点,(教育不公现象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失误。造成目前乡下学校荒废闲置,城里学校却不堪重负,完全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学校“超额招生”、孩子“错时上学”,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必须加以制止,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任其蔓延,影响的是百年大计。如何解决?我想有关领导又会提出用扩建名校规模的做法来缓解矛盾,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唯一的途径是加大非名校的教育资源配备,在招生规模、范围、方式上加强政策指导和约束,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国家重视其教育资源搭配的问题,可以加大贫困边远山区教师的收入,鼓励优秀师资到贫困边远山区去执教。可以作为教师升级提干重用的依据。
李旭东 评论于 2016-09-20 15:33 现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农村学生转在城区学校上学,城市学校学生拥挤,农村小学学生越来越少,教师多,中心小学多着100多人,少者几十人,教室空放。一个村学生更少,所以造成城区学生多,没教室。而有些老师为了赚钱,双休给学生补课,收费高,家庭困难的孩子实在接受不了,但没办法,只能咬紧牙关让孩子补。希望有关组织尽快改进不良现象,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快乐驿站 评论于 2016-09-20 15:22 教育不公现象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失误。造成目前乡下学校荒废闲置,城里学校却不堪重负,完全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学校“超额招生”、孩子“错时上学”,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必须加以制止,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任其蔓延,影响的是百年大计。如何解决?我想有关领导又会提出用扩建名校规模的做法来缓解矛盾,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唯一的途径是加大非名校的教育资源配备,在招生规模、范围、方式上加强政策指导和约束,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二、名校,也不全是“教育资源配置优越”造成的,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这就像一任领导把一个好企业搞垮,另一任领导可能让企业起死回生一样。所以即使资源配置相同,几年之后,学校之间也会拉开差距。
我们区里,将城区及邻近的所有小学,划归了两处名校,成为两处名校的分校。这倒是种好办法。
现在,城里的学生满员,乡下的中小学生源不足,这和城乡建设的布局也有关系,说是城乡一体化,滑来滑去,把乡村化没有了。我们这里,90年代有三处中学,每个中学都是8——12的教学班,800——1000名学生,现在是从幼儿园到初四,都到镇驻地一处学校上学,总共才400名学生。终归有一天,农村的小学要消亡了。都集中到了县城,不知道这样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