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让受欺负的孩子“以牙还牙”,对吗? 子豪启荣 评论于 2017-06-29 16:49 家长都是长辈,都是榜样,也是“教育者”。首先不能以暴制暴,不能以孩子身份参与其中。其次对自己的孩子要安慰,告诉他自己没有错。要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大声呵斥,告诉老师,适当反击。第三,对打人的孩子要给予吓唬,警告他下不为例,否则......。第四,找老师了解情况,协商解决办法。第五,和对方家长沟通,做到有礼在先。要是遇到不懂事的家长,不必纠缠,回头还要再告诉老师。如果有必要,可告知有关部门,做到有理有利。这种情况下的还击也是正当防卫,并无不妥,只是需要慎用! 遇到过几次类似情况,我都是这样执行的。效果不错,挺实用。没有碰上不讲理的家长,孩子成了好同学,家长成了好朋友。 jfwu_usa 评论于 2017-06-29 06:33 孩子间的打闹是经常发生的,熊孩子的义气用事,不可避免,对此家长要引导,以牙还牙不妥,有护犊子之嫌,也容易引起孩子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制观念、宽容意识,以理服人好像更好一些 梦多 评论于 2017-06-28 17:12 不对,肯定不对!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7-06-28 11:36 我能理解那位妈妈的心情,但这种“以牙还牙”式的教育方法我是不赞成的,因为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徒增孩子的心理负担不说,还容易助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最终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因为孩子在学习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因此,在处理孩子间的争吵和纠纷时,家长首先要向孩子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然后帮助孩子分析谁对谁错,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以及就如何解决问题给孩子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等等。相信孩子会在冲突挫折和面临的问题中长大、成熟起来。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17-06-28 09:43 就事论事,我觉得这位家长的做法欠妥。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时一事所能解决的问题。家教受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所处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所以,就这一件事来说,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每一种方案也都各有利弊。那就只好根据具体情况,让当事人去选择吧! 张继利 评论于 2017-06-28 09:12 "孩子之间偶发的冲突不可避免,但在长期的家庭、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发生冲突后第一时间站出来,阻止事态扩大的同时,教会孩子明辨是非,抓住机会教授孩子正确、理智的处事方式,引导孩子们和谐相处,表现出高素质和正能量的榜样。处事方式正确!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2017-06-27 21:59 小学的孩子闹着玩,有时候有一方吃亏了,很可能一会就好了,课间闹了矛盾,再下课后又好了,又会一块玩的很开心。如果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插手报复对方就不对了。大人发现孩子闹矛盾,可当场多说自己的孩子,对另一方孩子也指出不对的地方,让孩子明白错与对,以后就不再欺负同学了。 xinshan1945 评论于 2017-06-27 21:15 宽以待人。孩子之间总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也难免有争吵、有纠葛。作为家长,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应该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能有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更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拳脚相加,导致双输。应有那种“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胸怀。 纪慎言 评论于 2017-06-27 20:10 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亏或受屈,而最直接的报复措施就是“以牙还牙”;这样对自己孩子是个训导,对欺负自己孩子的孩子也是个教训,没毛病。况且指望对方孩子的家长来为自己孩子出气几乎是妄想。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受屈的孩子的家长不能亲自动手惩治对方孩子,否则就失理了!
子豪启荣 评论于 2017-06-29 16:49 家长都是长辈,都是榜样,也是“教育者”。首先不能以暴制暴,不能以孩子身份参与其中。其次对自己的孩子要安慰,告诉他自己没有错。要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大声呵斥,告诉老师,适当反击。第三,对打人的孩子要给予吓唬,警告他下不为例,否则......。第四,找老师了解情况,协商解决办法。第五,和对方家长沟通,做到有礼在先。要是遇到不懂事的家长,不必纠缠,回头还要再告诉老师。如果有必要,可告知有关部门,做到有理有利。这种情况下的还击也是正当防卫,并无不妥,只是需要慎用! 遇到过几次类似情况,我都是这样执行的。效果不错,挺实用。没有碰上不讲理的家长,孩子成了好同学,家长成了好朋友。
jfwu_usa 评论于 2017-06-29 06:33 孩子间的打闹是经常发生的,熊孩子的义气用事,不可避免,对此家长要引导,以牙还牙不妥,有护犊子之嫌,也容易引起孩子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制观念、宽容意识,以理服人好像更好一些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7-06-28 11:36 我能理解那位妈妈的心情,但这种“以牙还牙”式的教育方法我是不赞成的,因为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徒增孩子的心理负担不说,还容易助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最终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因为孩子在学习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因此,在处理孩子间的争吵和纠纷时,家长首先要向孩子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然后帮助孩子分析谁对谁错,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以及就如何解决问题给孩子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等等。相信孩子会在冲突挫折和面临的问题中长大、成熟起来。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17-06-28 09:43 就事论事,我觉得这位家长的做法欠妥。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时一事所能解决的问题。家教受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所处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所以,就这一件事来说,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每一种方案也都各有利弊。那就只好根据具体情况,让当事人去选择吧!
张继利 评论于 2017-06-28 09:12 "孩子之间偶发的冲突不可避免,但在长期的家庭、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发生冲突后第一时间站出来,阻止事态扩大的同时,教会孩子明辨是非,抓住机会教授孩子正确、理智的处事方式,引导孩子们和谐相处,表现出高素质和正能量的榜样。处事方式正确!
喜乐长寿族 评论于 2017-06-27 21:59 小学的孩子闹着玩,有时候有一方吃亏了,很可能一会就好了,课间闹了矛盾,再下课后又好了,又会一块玩的很开心。如果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插手报复对方就不对了。大人发现孩子闹矛盾,可当场多说自己的孩子,对另一方孩子也指出不对的地方,让孩子明白错与对,以后就不再欺负同学了。
xinshan1945 评论于 2017-06-27 21:15 宽以待人。孩子之间总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也难免有争吵、有纠葛。作为家长,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应该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能有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更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拳脚相加,导致双输。应有那种“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胸怀。
纪慎言 评论于 2017-06-27 20:10 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亏或受屈,而最直接的报复措施就是“以牙还牙”;这样对自己孩子是个训导,对欺负自己孩子的孩子也是个教训,没毛病。况且指望对方孩子的家长来为自己孩子出气几乎是妄想。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受屈的孩子的家长不能亲自动手惩治对方孩子,否则就失理了!
遇到过几次类似情况,我都是这样执行的。效果不错,挺实用。没有碰上不讲理的家长,孩子成了好同学,家长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