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我们能与疾病和平共处吗?
讳疾忌医。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会得各种毛病,很正常。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对疾病思想上要藐视它,在治疗上要重视它。1993年我因高血压住的院,也是平生第一次住院治病。从此就天天吃降压药。2000年心脏供血不足,2002年引起早搏。去年发展为房颤住院。坚持年年查体,不舒服就及时去医院,别硬抗。但是,我不把病看的特别严重,心理上没有什么负担,对生活还是充满信心。跟着朋友晚上学跳交谊舞十几年,跟他们去歌厅OK了好几年。坚持天天早上打太极拳几十年了,并且免费教拳,任老年体协太极拳协会主席期间,经常到各个活动站点交流,年年组织县级和参加上级比赛,百人以上的大型太极拳表演等,去年带队参加临沂市老年体协举办的气功比赛。我的想法是只要能动就坚持去锻炼,适可而止不过量。走出去,朋友多,聊天开心多。古语说:“歪脖子树撑时候”,这两年网络新词说:“带病长寿”。希望这位朋友没必要天天想着疾病,要面对现实,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想着我们这一代赶上新时代,要好的享受新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家庭的祝福指数。做一个和疾病共存,带病长寿的老人。
人老了,有病是常态,没病是特殊,身体就像一部机器,经年磨损,各部零件不可能没有损坏、老化,好好保养会多用几年,有时把坏零件换个新的也很正常。有个好的心态,注意及时检查,合理保养,疾病不能根治但可以与人和平共处。有的人患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疾病几十年,照常精神矍铄,外人看不出是个病人。
有些病,很顽固,没好法子去掉它,消灭它,只好快快乐乐地与它和平共处吧!‘病’想消灭你的生命,力不从心,办不到;你也想毁灭‘病’,但力不能及,无良法让‘病’脱身,就只好痛痛快快的让它跟你一辈子吧。
我认为,疾病就像人的影子,与你同时存在,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生疾病是不可能的。健康与疾病随时都在相互转化,我们的任务是让疾病向健康转化。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治疗、调整心态,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对疾病“友好对待”,不抵触、不怨恨、不后悔、不着急,心平气和地治疗、生活,耐心等待向健康转化。因为着急上火、“急悔怨恨恼怒烦”只会加重疾病,对健康有害无益。高高兴兴地“与疾病和平共处”“化敌为友”,去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促进身体健康。
人的一生就是斗争着过来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病斗。在斗字后边最好加上“其乐无穷”四个字。要寓乐于病。与病斗是与生俱来的,人生自古谁无病?只是大小轻重不同而已,得病是正常的。所以说得病不害怕,治病不心急,养病不放松。速决战不行就持久战。本人贲门癌2014年初做的手术,在医生和个人的努力下不断克服各种困难,6年过去了,身体恢复得还是很好的。
我觉得这位大姐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原因了,应该适当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单靠自己想,别人劝没有好的效果。这样拖着不是办法,要通过或者借助一些外在的技术手段,积极帮助她改变思维定势,建立良好心情心态!
人生是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这话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到了老年,大病不说,小病年年有,甚至天天有。我认为人与疾病可以共处,但不能和平,两者是相互斗争共存的。疾病是人体的敌人,疾病袭来,人的体内有卫士(白血球等)首先与疾病作斗争,多数情况下是胜利的,或者双方言和,也就是和平共处了。如果不能胜利就要靠外援,吃药打针找大夫,又胜利了,又和平共处。如果最后不能胜利,那就要呜呼哀哉了,这也是自然规律,早晚要有这一天,怕是不行的。人的一生不是这样的吗?我曾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由于生活的折磨,预测自己活不到50岁。可是50十岁过了又感觉过不了60岁,结果70岁、80岁都过了,已经86了,身体还基本上是健康的。前些时候在手机上有“测测你的岁数”,我才75岁。这样说来与疾病和平共处是辩证的、是相对的。如果与疾病真的能和平共处,那一定能长寿。反之,疾病来了怕得要命,那就可能会要命的,所以还是“共处”好。
人就怕有病,但自己又说了不算。真正得了病,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都要既来之,则安之。首先是坚持科学而积极的治疗,不讳疾忌医。再是医养结合,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然后是树立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尽力而为,无怨无悔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