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这些年,我们参加的聚会 于老头为善 评论于 2014-03-28 16:43 年老了,很少参加活动。 禾旭 评论于 2014-03-28 16:34 一年一次的同学聚会,为我们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不少的乐趣,也成为我们春节的大餐,昔日同窗好友聚在一起,倾吐一年积累的心里话,释放一年来存蓄的情愫,畅谈儿孙绕膝的生活细节,憧憬未来的幸福与美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敞亮、痛快、惬意….. 我们八人四个家庭,五人是宁津一中的同学,三名行伍出身,四个正规院校毕业,两人出自军事院校,还有两个算是自学成才吧。相同的年龄,相同的年代,不同的经历,让我们产生了共同的乐趣、共同的语言,时间的巨轮无法抹去我们彼此的思念,10年前的春节,赵玉兰第一次把我们聚在一起,友谊的纽带从此续接,一直延续下去便形成了一股汩汩流淌的小溪,友谊就像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得到溪水的浇灌和滋润,如今正茁壮成长......(上) 徐建华 评论于 2014-03-28 16:06 同学、朋友聚会,回忆往事,延伸友谊! 静翰 评论于 2014-03-28 16:00 聚会是回忆\是幸福\是甜蜜\是生活的动力,永远忘不了2010年的战友聚会! 6761 评论于 2014-03-28 15:51 赞同侦察兵126老师的观点。 纪慎言 评论于 2014-03-28 15:31 这个可以有!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14-03-28 15:18 班庆寄语(下) 幸喜长达10年之久的“文革”终于结束,国家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我们这些已经进入而立之年的“老三届”同学得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施展才华,追求理想。这期间,有的执鞭教坛,有的参军入武,有的从政为官,有的务工经商,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许多同学成就卓著,硕果喜人。 回顾40年的风雨历程,有成功中的喜悦,也有挫折时的教训。我们每一点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母校,归功于老师,归功于高四级一班这个集体。40年来,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问候,互相帮助。高四级一班这个集体的形象永驻我们全体老师、同学之间。 侦察兵126 评论于 2014-03-28 15:18 个人看法:需要“家网”或《家》刊为“聚会”提供平台,以便家人更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14-03-28 15:16 班 庆 寄 语(上) 2006年10月,海阳二中高四级一班的同学们组织了一次聚会,取名“毕业40周年班庆”。分别多年的40余名同学和十多位老师欢聚一堂,回忆过去那难忘的岁月,畅谈所经历的人生沧桑。或歌或舞,如泣如诉。同时,还照了相,刻制了光盘,发放了纪念品。那情景令人心潮澎湃,久久难忘。现将本人执笔撰写的班庆寄语转载发表,以示纪念。 当无情的岁月在我们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当我们踏着坚实、稳重的步伐,步入花甲之年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班庆。班庆,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亲切的称呼啊! 43年前的秋天,我们从海阳北部的5处初中,考入海阳二中,组成了高四级一班这个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我们愉快地度过了3年高中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最难忘各位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最难忘同学们之间的欢歌笑语和互帮互学的求学精神。然而,就在我们毕业前夕,迎接1966年高考的时候,那场史无前例,颠倒黑白的政治动乱中止了我们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毫不留情地把我们卷入了那场政治风云。从此,我们过早地踏上了社会,让一颗颗年轻稚嫩的心灵,经受了不应经受的考验和洗练。
禾旭 评论于 2014-03-28 16:34 一年一次的同学聚会,为我们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不少的乐趣,也成为我们春节的大餐,昔日同窗好友聚在一起,倾吐一年积累的心里话,释放一年来存蓄的情愫,畅谈儿孙绕膝的生活细节,憧憬未来的幸福与美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敞亮、痛快、惬意….. 我们八人四个家庭,五人是宁津一中的同学,三名行伍出身,四个正规院校毕业,两人出自军事院校,还有两个算是自学成才吧。相同的年龄,相同的年代,不同的经历,让我们产生了共同的乐趣、共同的语言,时间的巨轮无法抹去我们彼此的思念,10年前的春节,赵玉兰第一次把我们聚在一起,友谊的纽带从此续接,一直延续下去便形成了一股汩汩流淌的小溪,友谊就像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得到溪水的浇灌和滋润,如今正茁壮成长......(上)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14-03-28 15:18 班庆寄语(下) 幸喜长达10年之久的“文革”终于结束,国家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我们这些已经进入而立之年的“老三届”同学得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施展才华,追求理想。这期间,有的执鞭教坛,有的参军入武,有的从政为官,有的务工经商,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许多同学成就卓著,硕果喜人。 回顾40年的风雨历程,有成功中的喜悦,也有挫折时的教训。我们每一点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母校,归功于老师,归功于高四级一班这个集体。40年来,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问候,互相帮助。高四级一班这个集体的形象永驻我们全体老师、同学之间。
嘉言懿行 评论于 2014-03-28 15:16 班 庆 寄 语(上) 2006年10月,海阳二中高四级一班的同学们组织了一次聚会,取名“毕业40周年班庆”。分别多年的40余名同学和十多位老师欢聚一堂,回忆过去那难忘的岁月,畅谈所经历的人生沧桑。或歌或舞,如泣如诉。同时,还照了相,刻制了光盘,发放了纪念品。那情景令人心潮澎湃,久久难忘。现将本人执笔撰写的班庆寄语转载发表,以示纪念。 当无情的岁月在我们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当我们踏着坚实、稳重的步伐,步入花甲之年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班庆。班庆,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亲切的称呼啊! 43年前的秋天,我们从海阳北部的5处初中,考入海阳二中,组成了高四级一班这个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我们愉快地度过了3年高中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最难忘各位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最难忘同学们之间的欢歌笑语和互帮互学的求学精神。然而,就在我们毕业前夕,迎接1966年高考的时候,那场史无前例,颠倒黑白的政治动乱中止了我们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毫不留情地把我们卷入了那场政治风云。从此,我们过早地踏上了社会,让一颗颗年轻稚嫩的心灵,经受了不应经受的考验和洗练。
我们八人四个家庭,五人是宁津一中的同学,三名行伍出身,四个正规院校毕业,两人出自军事院校,还有两个算是自学成才吧。相同的年龄,相同的年代,不同的经历,让我们产生了共同的乐趣、共同的语言,时间的巨轮无法抹去我们彼此的思念,10年前的春节,赵玉兰第一次把我们聚在一起,友谊的纽带从此续接,一直延续下去便形成了一股汩汩流淌的小溪,友谊就像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得到溪水的浇灌和滋润,如今正茁壮成长......(上)
幸喜长达10年之久的“文革”终于结束,国家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我们这些已经进入而立之年的“老三届”同学得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施展才华,追求理想。这期间,有的执鞭教坛,有的参军入武,有的从政为官,有的务工经商,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许多同学成就卓著,硕果喜人。
回顾40年的风雨历程,有成功中的喜悦,也有挫折时的教训。我们每一点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母校,归功于老师,归功于高四级一班这个集体。40年来,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问候,互相帮助。高四级一班这个集体的形象永驻我们全体老师、同学之间。
2006年10月,海阳二中高四级一班的同学们组织了一次聚会,取名“毕业40周年班庆”。分别多年的40余名同学和十多位老师欢聚一堂,回忆过去那难忘的岁月,畅谈所经历的人生沧桑。或歌或舞,如泣如诉。同时,还照了相,刻制了光盘,发放了纪念品。那情景令人心潮澎湃,久久难忘。现将本人执笔撰写的班庆寄语转载发表,以示纪念。
当无情的岁月在我们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当我们踏着坚实、稳重的步伐,步入花甲之年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班庆。班庆,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亲切的称呼啊!
43年前的秋天,我们从海阳北部的5处初中,考入海阳二中,组成了高四级一班这个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我们愉快地度过了3年高中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最难忘各位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最难忘同学们之间的欢歌笑语和互帮互学的求学精神。然而,就在我们毕业前夕,迎接1966年高考的时候,那场史无前例,颠倒黑白的政治动乱中止了我们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毫不留情地把我们卷入了那场政治风云。从此,我们过早地踏上了社会,让一颗颗年轻稚嫩的心灵,经受了不应经受的考验和洗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