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这些年,我们参加的聚会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4-03-29 07:24 聚会也有尴尬事。有的同学聚会是不良之人发起召集的,吃饭、录像都找自己的子女办理,结果他赚点小钱,同学知道了,都议论纷纷,聚一回就拉倒了,不会在有下文。还有的在聚会的时候,拼自己,说我干了什么事,当了什么官;还有的拼儿,说我的后代干了什么官。有的同学聚会,那些在农村的说什么也不参加,觉得说不到一块,没有面子。 我参加了几次小型的同学聚会,有一次是在外县的一位老高同学召集的。他和妻子两人,好京剧,他拉妻子唱,我也拿着胡琴和妻子去了。两桌,20人,钱是他一人掏得,花了将近2000元吧。这次聚会都很高兴。都留下了电话,可是,回来打电话联系不上了。有六年了吧,想起来就好惆怅。 我看想全班大聚会是不可能的了。小型的还可以吧,虽然其中也有尴尬事,我还是很希望和老同学们聚一聚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朝思暮想总期盼,天南海北各自居,怎奈没有领头雁!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4-03-29 07:23 相见时难别亦难 现如今流行聚会,尤其是同学聚会。像我们40后的同学聚会就不太火热,而70、80后的高中同学聚会方兴未艾。我是初中教师,实际教过的学生不多,也没有参加过此类活动,青年人们聚会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我知道的只是我们老人们的同学聚会。其中也是喜乐参半,有喜有忧。 组织一次聚会很困难。我的邻居梁老师是50年代文登师范毕业的学生,参加了一次全班同学聚会,聚会那年是毕业50周年他患脑血栓,行动不不便,是老伴陪他去的。他高兴的向我讲述了聚会活动的过程。组织的发起人是在威海医院的一位同学。他们成里了联络小组,前后联系了两年,还没有找齐人。资金来源实行AA制,家在威海的退休的出月工资的10%,家在外地的每人出200。聚会有细则,有接待处,有服务小组,聚会花销的明细账。会餐、照相、录像、制了光盘。我觉得这是有心人,组织的一次很成功的聚会。 聚会很难找到牵头人。前几年同学聚会的牵头人,有的是当了一官半职的官员,一是发了大财的老板。召集去了的,都是吃噌饭。现在,这样的人肯定是不好找了。我曾经对我高中的班长说,我们搞同学聚会,得你牵头,他说:我一个普通教师,没有号召力。看来,想召集大型的同学聚会有点难。 聚会也有 ... 温柔的小白兔 评论于 2014-03-29 06:34 十几位初中时的同学聚会,长时间未见面,相互认不准确了。有人提议先做自我介绍,说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众人均称善。 A说:我是A,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外孙上学前班。(很理想!) B说:我是B,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孙子中最大的上小三,最小的上学前班。(肯定当不上岳父了!) C说:我是C,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四个外孙,一个孙子上学前班。(乖乖!肯定是一超生户!) D说:我是D,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四个孙子,三个外孙,最大的孙子已经订婚,最小的外孙上初三。(不奇怪,他是我们班最年长的,比我大9岁,结婚又是最早的!) E说: 我是E,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老婆! 众人皆哂之。 哈哈!E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结婚又晚,儿子年龄还小,看着人家的孙子都那么大,好不眼馋!这是事后他告诉我的。 Y青青 评论于 2014-03-29 00:49 聚会---同学聚会,朋友聚会,同事聚会,这已是我们交流的最好方式。年轻时忙于工作,忙于家庭,孩子大了,聚会也越来越多了,2011年5月的这次聚会使我永久也不能忘怀。这是我们1968年毕业后的第一次全班聚会,同学相见格外亲,有啦不完的家常,说不完的工作情况,特别见到老师也来了,我们感慨不已,在学校的那一幕幕又重现在了眼前。到现在已过去几年了,每当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心情还是激动不已,手拿照片,看着每个同学的面孔,我祝福他们,祝同学们永远幸福快乐,祝全体老年人幸福安康! 安康 评论于 2014-03-28 22:23 我们去年组织了一次毕业五十周年同学聚会,原班50 人,到场38人。大家非常高兴,畅所欲言,回忆了上学时(特别是60年差点饿死)的艰难,谈到了今天的幸福,都说现在欣逢盛世,应好好活,多聚会,增强友谊,振奋精神,延缓衰老。大家在发言中一致感谢聚会组织者。我在会上也是心情激动,自赋拙诗一首,朗诵了出来,同学们还争相抄记。在这里抛砖引玉,以求网友雅正。 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 同学聚会喜空前,生面熟名皆笑颜。 弹指一挥童变叟,回眸五秩海成田。 不谈富贵与贫贱,莫论平民和吏官。 但愿心宽身体健,幸福欢乐享尧天。 禾旭 评论于 2014-03-28 22:09 同学中具有男子风范的当属于习琴,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关头,她总能独具慧眼、力挽狂澜。恋爱时,她以战略的眼光选择了一中高二的同学,当时上滑翔学校那真是凤毛麟角,她的义无反顾奠定了人生幸福的基础;转业军人的第二次人生转折,她坚持留在了省会城市,为孩子的前途铺平了道路;儿子结婚的婚房,她敢于**买房,160平方的新房只花了45万,大大地赚了一笔。三大手笔勾画出一个“女丈夫”的形象…… 5个小时的聚会显得十分短暂,乡音、乡俗、乡情使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千言万语难以描绘我们内心的心境和友谊,还是让我吟诗一首吧: 昔日同窗一家亲, 龙年小聚共畅饮; 回忆城里寻旧事, 浓浓年味酿酒醇。 乡音未改话古今, 推杯换盏弄纯真; 今日相逢千杯少, 来年更有万歌吟。(完) 禾旭 评论于 2014-03-28 22:08 这次聚会有一个遗憾,赵玉兰因父亲去世未能参加,只好让老公代劳,老车(玉兰的爱人)接到指令,正点到达,把大家的问候、祝福都装到酒里,带回家去。赵玉兰是个孝顺女儿,记得让高中的时候,见她穿着绣着小花的白鞋,显得有些小家碧玉,原来她是独生子女,她独享着父母的真宠,然而她并没有辜负亲人的厚爱,中考以第一名的成绩独占鳌头,“女状元”这个称号让我们着实敬慕不已,如果不是“十年动乱”,名牌大学肯定会向她发出邀请。 其实刘金良也是我们这一届的精英。他是我们的班主席,是我们四位高一同学中唯一的男士,高中时期是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德智体样样名列前茅,是同学心目中的楷模;他的夫人是他大学的同学,端庄大方,温文尔雅,谈吐不凡。有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们:席间每人一颗海参,他夫人麻利地放在刘金良的盘子上,刘金良也就十分自然地接受夫人的馈赠,看得出这位男士在家庭的显赫地位和夫人的丝丝爱意,也许他早就把爱的根深深植入夫人的心田,因为夫妻之间的爱是相互的…….我们除了羡慕,还产生的向她学习的意向。 (中) 纪慎言 评论于 2014-03-28 21:28 一个因为老伴在家用呼吸机维持生命难以离开。虽然后来两个因老伴生病迟到的战友匆匆赶到,但最终还是缺了俩人。因此,面对人生,大家在吃喝抽的同时又发了不少的感慨。于是大家达成共识:好好活着。 饭后,我们决定去医院看看那个生病的战友和那个生病的战友的老伴。那个生病的战友是个农民,虽然有农村新医保,但还是无济于事。于是我们每人拿出100元钱来作为慰问金,不再买这买那花那没用的钱。 另外,我与另外一个农民战友约定,下次再聚会时让他坐车从乡下来市里,我把我那辆半新的电动自行车送给他。这不是什么施舍,因为,他去年曾经说过,需要一辆像我骑的这样的电动车。我们都是同年入伍,同年复员,后来又成了同等学历。可如今鬼使神差有了这么大的差距。在这之前,战友们一致通过:免除两位农村战友的做东资格,红白事出资减半,有困难找战友。 纪慎言 评论于 2014-03-28 21:26 战 友 聚 会 纪慎言 都在职在位的时候,可能因为都忙于应酬或者忙于进步,谁也没想起来在这个城市里还有几个曾经在一起当过兵吃过饭的战友;到了都退下来不在其位的时候,突然有人倡议,咱们来个时兴的战友聚会吧。 于是,通过“人肉搜索”就把能够找到的都找了起来,由积极倡导的组织者做东,大家吃喝抽拉了一顿,推举了最年长者为会长,稍年轻点的热心人为秘书长,一个11人组成的战友联谊会就“秘密”成立了。所谓“秘密”,就是除了我们自己知道以外,没有任何新闻媒体对外报道过,再就是没有在民政局那里注册。我们也有章程,规定:每个人遇到红白事都要报告领导,然后由秘书长通告全体会员。并规定,红事每人100元礼金,白事每人50元纸礼。每年正月初八、5月8日和10月8日为聚会日,从年长者开始依次做东。我在这帮战友中年龄倒数第三,每年三次聚会,我已经正式做东两次。这就是说,我们战友聚会已经延续了10年多了。不过后来在我的提议下改了章程,由每年三次改为两次,再后来改为一次。时间可机动灵活,由做东者与会领导商定。 前天又被通知去某饭店参加聚会。去后发现,应到11人,实到7人,一人失去联系,一人因肝病住院,一人因老伴患病住院, 宁静致远68 评论于 2014-03-28 21:24 我很羡慕同学聚会,只可惜我只是初中毕业,同学们多数都务农,所以没有聚会的机会。 倒是上了没几年的老年大学的同学常聚会,在一起聊一聊、唱一唱、跳一跳,乐一乐,都挺高兴的。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4-03-29 07:24 聚会也有尴尬事。有的同学聚会是不良之人发起召集的,吃饭、录像都找自己的子女办理,结果他赚点小钱,同学知道了,都议论纷纷,聚一回就拉倒了,不会在有下文。还有的在聚会的时候,拼自己,说我干了什么事,当了什么官;还有的拼儿,说我的后代干了什么官。有的同学聚会,那些在农村的说什么也不参加,觉得说不到一块,没有面子。 我参加了几次小型的同学聚会,有一次是在外县的一位老高同学召集的。他和妻子两人,好京剧,他拉妻子唱,我也拿着胡琴和妻子去了。两桌,20人,钱是他一人掏得,花了将近2000元吧。这次聚会都很高兴。都留下了电话,可是,回来打电话联系不上了。有六年了吧,想起来就好惆怅。 我看想全班大聚会是不可能的了。小型的还可以吧,虽然其中也有尴尬事,我还是很希望和老同学们聚一聚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朝思暮想总期盼,天南海北各自居,怎奈没有领头雁!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4-03-29 07:23 相见时难别亦难 现如今流行聚会,尤其是同学聚会。像我们40后的同学聚会就不太火热,而70、80后的高中同学聚会方兴未艾。我是初中教师,实际教过的学生不多,也没有参加过此类活动,青年人们聚会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我知道的只是我们老人们的同学聚会。其中也是喜乐参半,有喜有忧。 组织一次聚会很困难。我的邻居梁老师是50年代文登师范毕业的学生,参加了一次全班同学聚会,聚会那年是毕业50周年他患脑血栓,行动不不便,是老伴陪他去的。他高兴的向我讲述了聚会活动的过程。组织的发起人是在威海医院的一位同学。他们成里了联络小组,前后联系了两年,还没有找齐人。资金来源实行AA制,家在威海的退休的出月工资的10%,家在外地的每人出200。聚会有细则,有接待处,有服务小组,聚会花销的明细账。会餐、照相、录像、制了光盘。我觉得这是有心人,组织的一次很成功的聚会。 聚会很难找到牵头人。前几年同学聚会的牵头人,有的是当了一官半职的官员,一是发了大财的老板。召集去了的,都是吃噌饭。现在,这样的人肯定是不好找了。我曾经对我高中的班长说,我们搞同学聚会,得你牵头,他说:我一个普通教师,没有号召力。看来,想召集大型的同学聚会有点难。 聚会也有 ...
温柔的小白兔 评论于 2014-03-29 06:34 十几位初中时的同学聚会,长时间未见面,相互认不准确了。有人提议先做自我介绍,说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众人均称善。 A说:我是A,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外孙上学前班。(很理想!) B说:我是B,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孙子中最大的上小三,最小的上学前班。(肯定当不上岳父了!) C说:我是C,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四个外孙,一个孙子上学前班。(乖乖!肯定是一超生户!) D说:我是D,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四个孙子,三个外孙,最大的孙子已经订婚,最小的外孙上初三。(不奇怪,他是我们班最年长的,比我大9岁,结婚又是最早的!) E说: 我是E,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老婆! 众人皆哂之。 哈哈!E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结婚又晚,儿子年龄还小,看着人家的孙子都那么大,好不眼馋!这是事后他告诉我的。
Y青青 评论于 2014-03-29 00:49 聚会---同学聚会,朋友聚会,同事聚会,这已是我们交流的最好方式。年轻时忙于工作,忙于家庭,孩子大了,聚会也越来越多了,2011年5月的这次聚会使我永久也不能忘怀。这是我们1968年毕业后的第一次全班聚会,同学相见格外亲,有啦不完的家常,说不完的工作情况,特别见到老师也来了,我们感慨不已,在学校的那一幕幕又重现在了眼前。到现在已过去几年了,每当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心情还是激动不已,手拿照片,看着每个同学的面孔,我祝福他们,祝同学们永远幸福快乐,祝全体老年人幸福安康!
安康 评论于 2014-03-28 22:23 我们去年组织了一次毕业五十周年同学聚会,原班50 人,到场38人。大家非常高兴,畅所欲言,回忆了上学时(特别是60年差点饿死)的艰难,谈到了今天的幸福,都说现在欣逢盛世,应好好活,多聚会,增强友谊,振奋精神,延缓衰老。大家在发言中一致感谢聚会组织者。我在会上也是心情激动,自赋拙诗一首,朗诵了出来,同学们还争相抄记。在这里抛砖引玉,以求网友雅正。 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 同学聚会喜空前,生面熟名皆笑颜。 弹指一挥童变叟,回眸五秩海成田。 不谈富贵与贫贱,莫论平民和吏官。 但愿心宽身体健,幸福欢乐享尧天。
禾旭 评论于 2014-03-28 22:09 同学中具有男子风范的当属于习琴,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关头,她总能独具慧眼、力挽狂澜。恋爱时,她以战略的眼光选择了一中高二的同学,当时上滑翔学校那真是凤毛麟角,她的义无反顾奠定了人生幸福的基础;转业军人的第二次人生转折,她坚持留在了省会城市,为孩子的前途铺平了道路;儿子结婚的婚房,她敢于**买房,160平方的新房只花了45万,大大地赚了一笔。三大手笔勾画出一个“女丈夫”的形象…… 5个小时的聚会显得十分短暂,乡音、乡俗、乡情使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千言万语难以描绘我们内心的心境和友谊,还是让我吟诗一首吧: 昔日同窗一家亲, 龙年小聚共畅饮; 回忆城里寻旧事, 浓浓年味酿酒醇。 乡音未改话古今, 推杯换盏弄纯真; 今日相逢千杯少, 来年更有万歌吟。(完)
禾旭 评论于 2014-03-28 22:08 这次聚会有一个遗憾,赵玉兰因父亲去世未能参加,只好让老公代劳,老车(玉兰的爱人)接到指令,正点到达,把大家的问候、祝福都装到酒里,带回家去。赵玉兰是个孝顺女儿,记得让高中的时候,见她穿着绣着小花的白鞋,显得有些小家碧玉,原来她是独生子女,她独享着父母的真宠,然而她并没有辜负亲人的厚爱,中考以第一名的成绩独占鳌头,“女状元”这个称号让我们着实敬慕不已,如果不是“十年动乱”,名牌大学肯定会向她发出邀请。 其实刘金良也是我们这一届的精英。他是我们的班主席,是我们四位高一同学中唯一的男士,高中时期是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德智体样样名列前茅,是同学心目中的楷模;他的夫人是他大学的同学,端庄大方,温文尔雅,谈吐不凡。有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们:席间每人一颗海参,他夫人麻利地放在刘金良的盘子上,刘金良也就十分自然地接受夫人的馈赠,看得出这位男士在家庭的显赫地位和夫人的丝丝爱意,也许他早就把爱的根深深植入夫人的心田,因为夫妻之间的爱是相互的…….我们除了羡慕,还产生的向她学习的意向。 (中)
纪慎言 评论于 2014-03-28 21:28 一个因为老伴在家用呼吸机维持生命难以离开。虽然后来两个因老伴生病迟到的战友匆匆赶到,但最终还是缺了俩人。因此,面对人生,大家在吃喝抽的同时又发了不少的感慨。于是大家达成共识:好好活着。 饭后,我们决定去医院看看那个生病的战友和那个生病的战友的老伴。那个生病的战友是个农民,虽然有农村新医保,但还是无济于事。于是我们每人拿出100元钱来作为慰问金,不再买这买那花那没用的钱。 另外,我与另外一个农民战友约定,下次再聚会时让他坐车从乡下来市里,我把我那辆半新的电动自行车送给他。这不是什么施舍,因为,他去年曾经说过,需要一辆像我骑的这样的电动车。我们都是同年入伍,同年复员,后来又成了同等学历。可如今鬼使神差有了这么大的差距。在这之前,战友们一致通过:免除两位农村战友的做东资格,红白事出资减半,有困难找战友。
纪慎言 评论于 2014-03-28 21:26 战 友 聚 会 纪慎言 都在职在位的时候,可能因为都忙于应酬或者忙于进步,谁也没想起来在这个城市里还有几个曾经在一起当过兵吃过饭的战友;到了都退下来不在其位的时候,突然有人倡议,咱们来个时兴的战友聚会吧。 于是,通过“人肉搜索”就把能够找到的都找了起来,由积极倡导的组织者做东,大家吃喝抽拉了一顿,推举了最年长者为会长,稍年轻点的热心人为秘书长,一个11人组成的战友联谊会就“秘密”成立了。所谓“秘密”,就是除了我们自己知道以外,没有任何新闻媒体对外报道过,再就是没有在民政局那里注册。我们也有章程,规定:每个人遇到红白事都要报告领导,然后由秘书长通告全体会员。并规定,红事每人100元礼金,白事每人50元纸礼。每年正月初八、5月8日和10月8日为聚会日,从年长者开始依次做东。我在这帮战友中年龄倒数第三,每年三次聚会,我已经正式做东两次。这就是说,我们战友聚会已经延续了10年多了。不过后来在我的提议下改了章程,由每年三次改为两次,再后来改为一次。时间可机动灵活,由做东者与会领导商定。 前天又被通知去某饭店参加聚会。去后发现,应到11人,实到7人,一人失去联系,一人因肝病住院,一人因老伴患病住院,
宁静致远68 评论于 2014-03-28 21:24 我很羡慕同学聚会,只可惜我只是初中毕业,同学们多数都务农,所以没有聚会的机会。 倒是上了没几年的老年大学的同学常聚会,在一起聊一聊、唱一唱、跳一跳,乐一乐,都挺高兴的。
我看想全班大聚会是不可能的了。小型的还可以吧,虽然其中也有尴尬事,我还是很希望和老同学们聚一聚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朝思暮想总期盼,天南海北各自居,怎奈没有领头雁!
现如今流行聚会,尤其是同学聚会。像我们40后的同学聚会就不太火热,而70、80后的高中同学聚会方兴未艾。我是初中教师,实际教过的学生不多,也没有参加过此类活动,青年人们聚会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我知道的只是我们老人们的同学聚会。其中也是喜乐参半,有喜有忧。
组织一次聚会很困难。我的邻居梁老师是50年代文登师范毕业的学生,参加了一次全班同学聚会,聚会那年是毕业50周年他患脑血栓,行动不不便,是老伴陪他去的。他高兴的向我讲述了聚会活动的过程。组织的发起人是在威海医院的一位同学。他们成里了联络小组,前后联系了两年,还没有找齐人。资金来源实行AA制,家在威海的退休的出月工资的10%,家在外地的每人出200。聚会有细则,有接待处,有服务小组,聚会花销的明细账。会餐、照相、录像、制了光盘。我觉得这是有心人,组织的一次很成功的聚会。
聚会很难找到牵头人。前几年同学聚会的牵头人,有的是当了一官半职的官员,一是发了大财的老板。召集去了的,都是吃噌饭。现在,这样的人肯定是不好找了。我曾经对我高中的班长说,我们搞同学聚会,得你牵头,他说:我一个普通教师,没有号召力。看来,想召集大型的同学聚会有点难。
聚会也有 ...
A说:我是A,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外孙上学前班。(很理想!)
B说:我是B,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孙子中最大的上小三,最小的上学前班。(肯定当不上岳父了!)
C说:我是C,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四个外孙,一个孙子上学前班。(乖乖!肯定是一超生户!)
D说:我是D,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四个孙子,三个外孙,最大的孙子已经订婚,最小的外孙上初三。(不奇怪,他是我们班最年长的,比我大9岁,结婚又是最早的!)
E说: 我是E,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老婆!
众人皆哂之。
哈哈!E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结婚又晚,儿子年龄还小,看着人家的孙子都那么大,好不眼馋!这是事后他告诉我的。
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
同学聚会喜空前,生面熟名皆笑颜。
弹指一挥童变叟,回眸五秩海成田。
不谈富贵与贫贱,莫论平民和吏官。
但愿心宽身体健,幸福欢乐享尧天。
5个小时的聚会显得十分短暂,乡音、乡俗、乡情使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千言万语难以描绘我们内心的心境和友谊,还是让我吟诗一首吧:
昔日同窗一家亲,
龙年小聚共畅饮;
回忆城里寻旧事,
浓浓年味酿酒醇。
乡音未改话古今,
推杯换盏弄纯真;
今日相逢千杯少,
来年更有万歌吟。(完)
其实刘金良也是我们这一届的精英。他是我们的班主席,是我们四位高一同学中唯一的男士,高中时期是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德智体样样名列前茅,是同学心目中的楷模;他的夫人是他大学的同学,端庄大方,温文尔雅,谈吐不凡。有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们:席间每人一颗海参,他夫人麻利地放在刘金良的盘子上,刘金良也就十分自然地接受夫人的馈赠,看得出这位男士在家庭的显赫地位和夫人的丝丝爱意,也许他早就把爱的根深深植入夫人的心田,因为夫妻之间的爱是相互的…….我们除了羡慕,还产生的向她学习的意向。
(中)
饭后,我们决定去医院看看那个生病的战友和那个生病的战友的老伴。那个生病的战友是个农民,虽然有农村新医保,但还是无济于事。于是我们每人拿出100元钱来作为慰问金,不再买这买那花那没用的钱。
另外,我与另外一个农民战友约定,下次再聚会时让他坐车从乡下来市里,我把我那辆半新的电动自行车送给他。这不是什么施舍,因为,他去年曾经说过,需要一辆像我骑的这样的电动车。我们都是同年入伍,同年复员,后来又成了同等学历。可如今鬼使神差有了这么大的差距。在这之前,战友们一致通过:免除两位农村战友的做东资格,红白事出资减半,有困难找战友。
纪慎言
都在职在位的时候,可能因为都忙于应酬或者忙于进步,谁也没想起来在这个城市里还有几个曾经在一起当过兵吃过饭的战友;到了都退下来不在其位的时候,突然有人倡议,咱们来个时兴的战友聚会吧。
于是,通过“人肉搜索”就把能够找到的都找了起来,由积极倡导的组织者做东,大家吃喝抽拉了一顿,推举了最年长者为会长,稍年轻点的热心人为秘书长,一个11人组成的战友联谊会就“秘密”成立了。所谓“秘密”,就是除了我们自己知道以外,没有任何新闻媒体对外报道过,再就是没有在民政局那里注册。我们也有章程,规定:每个人遇到红白事都要报告领导,然后由秘书长通告全体会员。并规定,红事每人100元礼金,白事每人50元纸礼。每年正月初八、5月8日和10月8日为聚会日,从年长者开始依次做东。我在这帮战友中年龄倒数第三,每年三次聚会,我已经正式做东两次。这就是说,我们战友聚会已经延续了10年多了。不过后来在我的提议下改了章程,由每年三次改为两次,再后来改为一次。时间可机动灵活,由做东者与会领导商定。
前天又被通知去某饭店参加聚会。去后发现,应到11人,实到7人,一人失去联系,一人因肝病住院,一人因老伴患病住院,
倒是上了没几年的老年大学的同学常聚会,在一起聊一聊、唱一唱、跳一跳,乐一乐,都挺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