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这些年,我们参加的聚会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4-04-01 19:02 常青树: 我也主办过聚会,是我们下农场40年聚会,是我和另两名战友一起,我是秘书长负责下通知,40年没有见面,而且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整整找了一个月,才联系上,这 ...佩服,好头羊! 一砾 评论于 2014-04-01 18:26 聚会,是一种亲情友情热情温情心情的回归,寻找合适且一定的时候,应当招呼同乡战友同学同事好友们小聚一下,共叙友情。的确是新型的人际关系保持的好方式之一。当然,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可以商定一种经济朴实的聚会形式。也不错!无论如何,支持! 西江 评论于 2014-04-01 16:33 也曾经多次参加过高中同学聚会,但慢慢就会发现,有些同学怎样邀请就是不来,仔细想想缘由是,愿意参加聚会者皆为生存状态较好者,借聚会展示一下自己,而那些境遇不佳者很难融入其中,或许是因为不愿意花那有钱人看来不多的费用,或许是生活艰难、子女不风光、自己多病等多种原因,总之是没有光彩。 所以老友聚会是有钱人的活动,更是当官者的乐趣。多少年聚一次还行,聚多了不但友情淡化了,还会出现一些矛盾,因为会上拉张家长李家短惹出不愉快来。 现在时尚的QQ等通讯方式联络不错,谁牵挂谁就联络谁;论坛方式也挺好,大家在网上聊共同的话题。 常青树 评论于 2014-04-01 15:48 我也主办过聚会,是我们下农场40年聚会,是我和另两名战友一起,我是秘书长负责下通知,40年没有见面,而且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整整找了一个月,才联系上,这次聚会。我们到了31人,去世了5人,我们的聚会充满了人性化的温馨和友谊,当年的小姑娘,小伙子都成了奶奶,爷爷,有的整整40年没见过,真的认不出来了,自己报出名来,大伙才紧紧拥抱在一起,我的热情洋溢的发言,激动地好多人热泪盈眶。都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瞬间我们都老了,40年了弹指一挥间,大伙在一起聊聊分别后的状况。那天天也作美。风和日丽,暖气洋洋,我们开心极了,都希望来年再聚,可我是招集着,觉着聚一次不容易,一年太短了,5年再相聚,第一次好聚,再聚不知道还能来这么多人吗?都老了。一年会比一年少,我是个热情者,希望下次还是我做领头雁吧。 junanxuyongpeng 评论于 2014-04-01 14:13 我已经记不清上次同学聚会是什么时候了,真是时光易逝啊! 84780011 评论于 2014-04-01 14:09 是啊,时光如梭啊。 水拍浪 评论于 2014-04-01 09:10 聚会---聚一聚,激动不已;会一会,感慨万分,千言万语说不完,可是时间过的真快,我们都慢慢变老,但是我们的友谊长存、感情浓厚,愿好人都快乐幸福健康。 博文律师 评论于 2014-03-30 17:45 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聚会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时候会遇到尴尬。少年或者青年时期朋友、伙伴没有贵贱之分,见面后都会很亲切,有百草书屋的快乐;也会出现类似闰土或者祥林嫂的情形,给心灵带来一丝阴影。所以,聚会之前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还是少参加为好。 Baiyuhe 评论于 2014-03-30 14:05 退休时的一次聚会 我们医院自从建院以来,每次有退休的同事大家都要在一起聚会一次。每一次都让我感动,在一起工作几十年,大家彼此都有了了解,特别是工作上,彼此都很默契,可以说 彼此的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放需要什么。虽说平时同事之间也有一些不愉快,但也是过眼烟云,一会儿旧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同事、朋友、亲人三者之间总是让你感觉分不开。次第因循,时间变迁,我也退休了,在聚会上与同事们把盏醉別,我的眼湿润了,因为我总也舍不得离开这些,于是即兴添了一首(浪淘沙)离别 把盏醉春风,醉了芳容。桃花绽放在窗冬,玉影悠悠枝荫下,香彻芳丛。 聚散又匆匆,寄语无穷,花开今比往年红,若是明年花更好,能与谁同? z.h.quan 评论于 2014-03-30 11:27 老战友,相会在“商城” N年以前的这个时候,我结束了5年的军校生活,离开学校,分到部队,分到新的工作岗位,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能想起那段经历,此刻,想起有一年郑州会同学的情景 郑州古代叫“商城”,又是中国现代商业的发源地,所以通常被称为商城。 2004年3月中,偕老伴一起奔赴中华腹地历史名城郑州,探望那里的老战友老同学,那里有一批军校时的老同学,学校毕业后他们分到这里工作。他们工作的单位是西北科研基地,后方单位在这里,他们都已退休,在这里安享晚年。 中原这一片,我们100多名毕业生有10几名被分配到这里。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退休在郑州,我的好友宋殿臣,是最要好的同学,长期保持联系,此次来郑是他力主的;好友张兰桥,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又同是篮球球友;还有任振业、张忠照等,都是很要好的多年同窗。 当年我们的学校在成都,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学校。该校前身为成都军医中学,1955年春我们开学时校领导宣布:“过去这里是军医中学,培养的是医助,从去年开始,这里改为军医学校,培养的是军医,学校升格了,已跨入高等院校的行列,希望大家珍视机会,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军 ,。”之后,学校曾迁到重庆,1956年6月又迁到齐齐哈尔,与十一军医学校合并,而后学校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一度交地方,后又收回。再往后,这所军医学院改名第一军医大学,迁至广州。该大学副校长吴晓恒,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军医班,曾是我们的诊断学老师,是当时全军4名女将军之一。 1959年底学校毕业后,同学们分配到全国(全军)各地,分到各级部队的医疗单位,救死扶伤,展示才华。同学们的去向比较宽,以华北、华中和西南较多,海陆空都有,我被分在北京军区24军,驻地唐山。 我们在青岛上的火车,于3月13日到达目的地郑州市。老战友张兰桥来站迎接,我们住进了军队招待所,住定后各位老战友先后来探望,并在一起聚会,之后几天,安排了丰富的游览活动。应该说明,本地的老战友,每年定期聚会一次,为迎接我的到来,这次聚会是临时增加的。 这里的同学有张兰桥、宋殿臣、任振业、张忠照、戴敬仁和万杰等,大家分别已整整45年,如今都已年迈,在漫长的岁月里,每人都有一段丰富的经历。回忆当年愉快的军校生活,一切好像就在昨天,军旅生涯,酸甜苦辣,事业变迁,家长里短,都有一段生活经。他们的工作经历中,都与西北核基地有联系,当时是保密单位,生活很艰苦。 郑州部队高校很多,除为部队培养人才外,还为地方培养不少人才,军地关系紧密,我的同学程鹏在一所部队高校工作。一个插曲:世界女乒冠军邓亚萍曾造访某部队高校,全校列队,校领导亲自出面,隆重接待这位河南女儿、为国争光的杰出人物。 郑州是个大城市,可玩的地方很多,我们是会友为主,看景其次。老战友陪我们游览了市容,游览了少林寺,观看了1938年黄河花园口扒口处遗址。。。。。。聊天、聚会也是活动的重要内容。在那里待了5天,完成了会友看景的初衷之后,踏上了返程的列车。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4-04-01 19:02 常青树: 我也主办过聚会,是我们下农场40年聚会,是我和另两名战友一起,我是秘书长负责下通知,40年没有见面,而且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整整找了一个月,才联系上,这 ...佩服,好头羊!
一砾 评论于 2014-04-01 18:26 聚会,是一种亲情友情热情温情心情的回归,寻找合适且一定的时候,应当招呼同乡战友同学同事好友们小聚一下,共叙友情。的确是新型的人际关系保持的好方式之一。当然,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可以商定一种经济朴实的聚会形式。也不错!无论如何,支持!
西江 评论于 2014-04-01 16:33 也曾经多次参加过高中同学聚会,但慢慢就会发现,有些同学怎样邀请就是不来,仔细想想缘由是,愿意参加聚会者皆为生存状态较好者,借聚会展示一下自己,而那些境遇不佳者很难融入其中,或许是因为不愿意花那有钱人看来不多的费用,或许是生活艰难、子女不风光、自己多病等多种原因,总之是没有光彩。 所以老友聚会是有钱人的活动,更是当官者的乐趣。多少年聚一次还行,聚多了不但友情淡化了,还会出现一些矛盾,因为会上拉张家长李家短惹出不愉快来。 现在时尚的QQ等通讯方式联络不错,谁牵挂谁就联络谁;论坛方式也挺好,大家在网上聊共同的话题。
常青树 评论于 2014-04-01 15:48 我也主办过聚会,是我们下农场40年聚会,是我和另两名战友一起,我是秘书长负责下通知,40年没有见面,而且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整整找了一个月,才联系上,这次聚会。我们到了31人,去世了5人,我们的聚会充满了人性化的温馨和友谊,当年的小姑娘,小伙子都成了奶奶,爷爷,有的整整40年没见过,真的认不出来了,自己报出名来,大伙才紧紧拥抱在一起,我的热情洋溢的发言,激动地好多人热泪盈眶。都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瞬间我们都老了,40年了弹指一挥间,大伙在一起聊聊分别后的状况。那天天也作美。风和日丽,暖气洋洋,我们开心极了,都希望来年再聚,可我是招集着,觉着聚一次不容易,一年太短了,5年再相聚,第一次好聚,再聚不知道还能来这么多人吗?都老了。一年会比一年少,我是个热情者,希望下次还是我做领头雁吧。
博文律师 评论于 2014-03-30 17:45 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聚会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时候会遇到尴尬。少年或者青年时期朋友、伙伴没有贵贱之分,见面后都会很亲切,有百草书屋的快乐;也会出现类似闰土或者祥林嫂的情形,给心灵带来一丝阴影。所以,聚会之前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还是少参加为好。
Baiyuhe 评论于 2014-03-30 14:05 退休时的一次聚会 我们医院自从建院以来,每次有退休的同事大家都要在一起聚会一次。每一次都让我感动,在一起工作几十年,大家彼此都有了了解,特别是工作上,彼此都很默契,可以说 彼此的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放需要什么。虽说平时同事之间也有一些不愉快,但也是过眼烟云,一会儿旧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同事、朋友、亲人三者之间总是让你感觉分不开。次第因循,时间变迁,我也退休了,在聚会上与同事们把盏醉別,我的眼湿润了,因为我总也舍不得离开这些,于是即兴添了一首(浪淘沙)离别 把盏醉春风,醉了芳容。桃花绽放在窗冬,玉影悠悠枝荫下,香彻芳丛。 聚散又匆匆,寄语无穷,花开今比往年红,若是明年花更好,能与谁同?
z.h.quan 评论于 2014-03-30 11:27 老战友,相会在“商城” N年以前的这个时候,我结束了5年的军校生活,离开学校,分到部队,分到新的工作岗位,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能想起那段经历,此刻,想起有一年郑州会同学的情景 郑州古代叫“商城”,又是中国现代商业的发源地,所以通常被称为商城。 2004年3月中,偕老伴一起奔赴中华腹地历史名城郑州,探望那里的老战友老同学,那里有一批军校时的老同学,学校毕业后他们分到这里工作。他们工作的单位是西北科研基地,后方单位在这里,他们都已退休,在这里安享晚年。 中原这一片,我们100多名毕业生有10几名被分配到这里。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退休在郑州,我的好友宋殿臣,是最要好的同学,长期保持联系,此次来郑是他力主的;好友张兰桥,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又同是篮球球友;还有任振业、张忠照等,都是很要好的多年同窗。 当年我们的学校在成都,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学校。该校前身为成都军医中学,1955年春我们开学时校领导宣布:“过去这里是军医中学,培养的是医助,从去年开始,这里改为军医学校,培养的是军医,学校升格了,已跨入高等院校的行列,希望大家珍视机会,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军 ,。”之后,学校曾迁到重庆,1956年6月又迁到齐齐哈尔,与十一军医学校合并,而后学校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一度交地方,后又收回。再往后,这所军医学院改名第一军医大学,迁至广州。该大学副校长吴晓恒,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军医班,曾是我们的诊断学老师,是当时全军4名女将军之一。 1959年底学校毕业后,同学们分配到全国(全军)各地,分到各级部队的医疗单位,救死扶伤,展示才华。同学们的去向比较宽,以华北、华中和西南较多,海陆空都有,我被分在北京军区24军,驻地唐山。 我们在青岛上的火车,于3月13日到达目的地郑州市。老战友张兰桥来站迎接,我们住进了军队招待所,住定后各位老战友先后来探望,并在一起聚会,之后几天,安排了丰富的游览活动。应该说明,本地的老战友,每年定期聚会一次,为迎接我的到来,这次聚会是临时增加的。 这里的同学有张兰桥、宋殿臣、任振业、张忠照、戴敬仁和万杰等,大家分别已整整45年,如今都已年迈,在漫长的岁月里,每人都有一段丰富的经历。回忆当年愉快的军校生活,一切好像就在昨天,军旅生涯,酸甜苦辣,事业变迁,家长里短,都有一段生活经。他们的工作经历中,都与西北核基地有联系,当时是保密单位,生活很艰苦。 郑州部队高校很多,除为部队培养人才外,还为地方培养不少人才,军地关系紧密,我的同学程鹏在一所部队高校工作。一个插曲:世界女乒冠军邓亚萍曾造访某部队高校,全校列队,校领导亲自出面,隆重接待这位河南女儿、为国争光的杰出人物。 郑州是个大城市,可玩的地方很多,我们是会友为主,看景其次。老战友陪我们游览了市容,游览了少林寺,观看了1938年黄河花园口扒口处遗址。。。。。。聊天、聚会也是活动的重要内容。在那里待了5天,完成了会友看景的初衷之后,踏上了返程的列车。
所以老友聚会是有钱人的活动,更是当官者的乐趣。多少年聚一次还行,聚多了不但友情淡化了,还会出现一些矛盾,因为会上拉张家长李家短惹出不愉快来。
现在时尚的QQ等通讯方式联络不错,谁牵挂谁就联络谁;论坛方式也挺好,大家在网上聊共同的话题。
我们医院自从建院以来,每次有退休的同事大家都要在一起聚会一次。每一次都让我感动,在一起工作几十年,大家彼此都有了了解,特别是工作上,彼此都很默契,可以说
彼此的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放需要什么。虽说平时同事之间也有一些不愉快,但也是过眼烟云,一会儿旧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同事、朋友、亲人三者之间总是让你感觉分不开。次第因循,时间变迁,我也退休了,在聚会上与同事们把盏醉別,我的眼湿润了,因为我总也舍不得离开这些,于是即兴添了一首(浪淘沙)离别
把盏醉春风,醉了芳容。桃花绽放在窗冬,玉影悠悠枝荫下,香彻芳丛。
聚散又匆匆,寄语无穷,花开今比往年红,若是明年花更好,能与谁同?
N年以前的这个时候,我结束了5年的军校生活,离开学校,分到部队,分到新的工作岗位,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能想起那段经历,此刻,想起有一年郑州会同学的情景
郑州古代叫“商城”,又是中国现代商业的发源地,所以通常被称为商城。
2004年3月中,偕老伴一起奔赴中华腹地历史名城郑州,探望那里的老战友老同学,那里有一批军校时的老同学,学校毕业后他们分到这里工作。他们工作的单位是西北科研基地,后方单位在这里,他们都已退休,在这里安享晚年。
中原这一片,我们100多名毕业生有10几名被分配到这里。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退休在郑州,我的好友宋殿臣,是最要好的同学,长期保持联系,此次来郑是他力主的;好友张兰桥,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又同是篮球球友;还有任振业、张忠照等,都是很要好的多年同窗。
当年我们的学校在成都,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学校。该校前身为成都军医中学,1955年春我们开学时校领导宣布:“过去这里是军医中学,培养的是医助,从去年开始,这里改为军医学校,培养的是军医,学校升格了,已跨入高等院校的行列,希望大家珍视机会,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军 ,。”之后,学校曾迁到重庆,1956年6月又迁到齐齐哈尔,与十一军医学校合并,而后学校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一度交地方,后又收回。再往后,这所军医学院改名第一军医大学,迁至广州。该大学副校长吴晓恒,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军医班,曾是我们的诊断学老师,是当时全军4名女将军之一。
1959年底学校毕业后,同学们分配到全国(全军)各地,分到各级部队的医疗单位,救死扶伤,展示才华。同学们的去向比较宽,以华北、华中和西南较多,海陆空都有,我被分在北京军区24军,驻地唐山。
我们在青岛上的火车,于3月13日到达目的地郑州市。老战友张兰桥来站迎接,我们住进了军队招待所,住定后各位老战友先后来探望,并在一起聚会,之后几天,安排了丰富的游览活动。应该说明,本地的老战友,每年定期聚会一次,为迎接我的到来,这次聚会是临时增加的。
这里的同学有张兰桥、宋殿臣、任振业、张忠照、戴敬仁和万杰等,大家分别已整整45年,如今都已年迈,在漫长的岁月里,每人都有一段丰富的经历。回忆当年愉快的军校生活,一切好像就在昨天,军旅生涯,酸甜苦辣,事业变迁,家长里短,都有一段生活经。他们的工作经历中,都与西北核基地有联系,当时是保密单位,生活很艰苦。
郑州部队高校很多,除为部队培养人才外,还为地方培养不少人才,军地关系紧密,我的同学程鹏在一所部队高校工作。一个插曲:世界女乒冠军邓亚萍曾造访某部队高校,全校列队,校领导亲自出面,隆重接待这位河南女儿、为国争光的杰出人物。
郑州是个大城市,可玩的地方很多,我们是会友为主,看景其次。老战友陪我们游览了市容,游览了少林寺,观看了1938年黄河花园口扒口处遗址。。。。。。聊天、聚会也是活动的重要内容。在那里待了5天,完成了会友看景的初衷之后,踏上了返程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