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日志

无棣县地方武装发展沿革考

军事发烧友   1857
2011-04-05 17:12

无棣县地方武装发展沿革考

 

       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军区就有很多县区组建了地方武装,出现了县大队、县独立营,比如沾利滨武装工作大队(滨县独立营)、博兴县大队、利津县独立营等。而无棣县的地方武装发展则比较复杂,经历了数次组建,最终也未能发展成渤海军区主力团队。

 

       19379月,中共无棣县委成立。10月下旬,中共无棣县委领导的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成立。杨子兰(为了同国民党搞统一战线)任大队长,孙逊任副大队长,石景芳任教导员,王洪鲁任军需长,全队近三十人,拥有20余支枪。大队成立后,利用统战关系拉到店子街冯立纲(后任国民党保安六旅副司令)的民团驻地,利用他们筹集给养,开着抗日活动。1938223日,冀鲁边区工委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敌后第三十一游击支队解放了无棣县城,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编入三十一游击支队第二路第三营,徐尚武任营长,孙逊任副营长,石景芳任教导员。

 

       19382月底,无棣县成立以邢朝兴为县长的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三十一游击支队第三路军杜步舟部抽调30余人枪筹建了无棣县大队,县长邢朝兴兼任大队长,徐德民任教导员。4月初,邢朝兴返回部队,不久,徐德民也率无棣县县大队回归第三路军。

 

       19393月,中共无棣县工委改建为无棣县委,7月,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张家仓第二次成立。县长刘宝田,秘书于敬庵,财粮科长韩凤岗,民政兼文教干事杨耀shì)(冀鲁边部队八团调来的宣传股长)。同时,把各区开展革命活动的游击队150多人集中起来,成立了无棣县特务大队,王俊青、王廷彦分任正副大队长,县委书记王家骥兼任政委,徐德民任副政委,部队主要活动在无棣县北部一带。

 

       19403月,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王家骥调离,傅洁臣代理书记兼县大队代政委。同月四区武装中队与县特务大队合并,组建无棣县武装工作大队,杨志诚任大队长,张晨光任政委,有干部战士80余人。5月,抗日民主县长刘宝田在小山附近的曹家庄子突围时牺牲,革命形势恶化,为保存有生力量,无棣县党政机关奉命撤出。无棣县武装工作大队奉命编入在无棣县境活动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六支队八团一营(该部曾于1939915日,取得单家屯伏击战的胜利)。7月,鲁北地委正式任命傅洁臣任无棣县委书记,恢复党的工作。1129日,傅洁臣参加地委会议返回途中,在单家屯被日军包围,率手枪队突围中壮烈牺牲。同月,冀鲁边区三地委决定将无棣县与新海县合并,建立新棣行政委员会,韩凤岗任主任。同时建立了两个武装工作队,分别由韩风岗和杨志诚率领开辟新海县南部和无棣县北部的工作。19411月,新棣行政委员会撤销后,武装工作队并入新棣县县大队。

 

       19422月,冀鲁边区三地委派组织部部长李援来无棣组建无棣县委。张晨光任县委书记,陈一堂任组织部部长,刘振东任宣传部部长。同时第三次成立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并且成立县大队,县长王景峤兼大队长,张晨光兼县大队政委,王玉琢任副政委,部队主要活动在无棣县西北部。12月,王景峤调离,韩进继任无棣县抗日民主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翌年3月,韩进在杨埕赵村被日军包围,壮烈牺牲。邢朝兴继任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19437月,邢朝兴跟随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叛变投敌,日、伪、顽利用叛徒提供的情报,疯狂地搜捕和屠杀共产党员和抗日军民,无棣县形势严峻,无棣县党的领导机构奉命撤销,县委书记张晨光调新海县,无棣县县大队亦并入新海县县大队。19441月,新海县县大队编入回民支队第五大队,大队长杨志诚,政委王玉琢。后来这支部队去了东北,成为铁道兵第二师的一部分。

 

       194412月,渤海区三地委再次组建中共无棣县工作委员会,王景峤任书记,张又俊任副书记,刘振东、王子清、王瑞民任委员,后又增冯景恩为委员。同时成立无棣县武装工作队,队长吴凤城,指导员左凤阁,主要活动在无棣县西部和北部地区。

 

       19459月,无棣县城解放。中共沾阳棣边区县委、边区县政府及中共无棣县工委奉命撤销,正式组建无棣县委和县民主政府,刘青林任县委书记,石景纯任县长。同时成立县大队,下辖2个连,240余人。县长石景纯兼任大队长,县委书记刘青林兼任政委,崔奎生任副政委,仝绪麟任副大队长。11月,仝绪麟叛变未遂被处决,梅永福继任副大队长。19468月,罗景奕部还乡团40余名匪特窜犯河崖刘村,遭六区区中队截击后潜伏到东黄庄,县大队副大队长梅永福和副政委崔奎生率领两个连队,会同县武装部部长马文印带领的20余名战士将其消灭。19472月,副政委崔奎生带县大队一部编入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海防支队第三大队,余部仍称县大队。3月,副大队长梅永福又率领36名战士在辛庄子奇袭还乡团,击毙匪特胡子平等四人。19506月,无棣县县大队奉命开赴石家庄,随山东军区警备九团等部编入铁道兵团。无棣县县大队随即撤销。至此,无棣县县大队历史时期结束。

评论

军事发烧友
军事发烧友 2011-05-12 10:17
筱竹: 但是,听我爷爷的描述,那次伏击是洋湖、温店、流坡坞一带的地下党或群众组织所为,不是正规军。可以理解,滨州地方史志整理的东西很多都是至少2个版本
筱竹
筱竹 2011-05-12 09:16
军事发烧友: 这一仗是韩主席的部队的打的,现在滨州地方史志一致认为当时参战部队是特种部队,事实上当时只有吴化文的手枪旅可能会有一支连级规模的特务连类的连队,其他师级 ...但是,听我爷爷的描述,那次伏击是洋湖、温店、流坡坞一带的地下党或群众组织所为,不是正规军。
军事发烧友
军事发烧友 2011-05-12 08:33
筱竹: 抗战时期,山东省抗日第一枪是在阳信流坡坞一带打响的,我的曾祖曾参加过此次伏击。不知道你那里有相关的材料吗?这一仗是韩主席的部队的打的,现在滨州地方史志一致认为当时参战部队是特种部队,事实上当时只有吴化文的手枪旅可能会有一支连级规模的特务连类的连队,其他师级单位的搜索连、特务连(警卫连)、骑兵侦察连根本没有文中描述的那么有战斗力。这一仗其实就是类似一场前哨战,根本谈不上规模,更不是文中描述的那样,日军装备30发弹仓的歪把子轻机枪和5发弹桥的38式步枪,他们的火力密度根本谈不上激烈的程度。掷弹筒的火力破坏程度也只不过是打火力点,也形成不了很轰动的效果。       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我主要是看滨州出的书,对刘天祥等人的描述来看,不仅仅是道听途说的问题,而且是掺进水分一派胡言。刘天祥最经典的是在桐柏行军的路上受到过刘邓首长的接见,但事实是刘天祥的华野十纵与刘邓的指挥部在那个时间段根本就没在一个地域活动过。所以我不相信滨州地方史志写的东西,我写的渤海老战士系列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我可以负责的说,他们的任职职务和时间以及生平都是我把握准确定了的,没有充足的理由反驳你们我是不会发布的。写刘天祥时,有个人还打电话到报社说什么金门战斗是战斗还是战役,他倒是什么都懂,你都懂你就去给刘天祥立碑的吧,除了是个嘴子连实际行动都没有就不配来胡说八道。要抓主要矛盾,写刘天祥就要知道他在金门战斗中的表现,在金门被俘后的表现,在当年抗战战场上的表现,而不是拘泥于讨论金门战斗是战役还是战斗上。
筱竹
筱竹 2011-05-11 15:04
抗战时期,山东省抗日第一枪是在阳信流坡坞一带打响的,我的曾祖曾参加过此次伏击。不知道你那里有相关的材料吗?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