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级扶持、财政拨款、群众自愿捐资等多种方式,全县累计完成投资额4.25亿元。奋战在第一线上的广大交通干部职工战天斗地、呕心沥血,历经两年多的奋战,公路改造工程突破1000公里,是投资最大、改建里程最多、修路质量最好的一次。所有改造道路均达到4级以上标准,在上级组织的检查验收中,博兴县是唯一获得路面基层、面层合格率100%的单位。农村公路改造任务的全面完成,客运站点的全面覆盖,和村村通客车,标志着“双通工程”全面告捷。

到目前为止,全县晴雨通车里程由建国初的80公里,猛增到现在的1609.4公里,其中国、省道108.6公里,县道105.5公里,乡道227.2公里,村道1168.1公里,公路密度178.7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公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网的升级、配套和完善,形成了立体化、信息化、快捷化的大交通格局,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0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95亿元,预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分别是2005年的2.2倍、1.8倍,年均分别增长16.6%12.4%2009年至2010年,博兴县连续两年入围全国百强县,先后获得全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等荣誉称号。博兴已站在了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二五”时期是博兴县赶超发展的黄金期,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攻坚期。在2011112日召开的博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又确立了宏伟的发展蓝图。依托博临路、新博路、潍高路等交通干线,搞好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产业项目,着力打造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湖滨、兴福镇为南翼,陈户、纯化镇为北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到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15年,各项主要指标在2012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把博兴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先导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到2015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上游水平。这正是:

小康之路架金桥,

全凭党的好领导。

科学建设新农村,

幸福生活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