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着去罗列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只要我们走出家门就能感受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里、大街上,十个人里面起码有一半是老年人,就连餐馆的服务员、工地的农民工也开始多见大叔、大妈级人物。而随之而来的是,“养老”迅速成为横在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怎么“养”?按照咱们中国的传统观念,很简单,依靠家庭和子女,“养儿防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421”的家庭结构、人口大规模流动、子女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让这一传统往往很难成立。于是,“养老院”首当其冲地成为需要担当养老大任的机构。

但根据“家”网面向“家”人开展的关于养老的调查结果,以及《家》刊深入养老院和对“家”人的采访显示,受种种原因的影响,一些老年人是比较排斥或者说害怕去养老院养老的,但这些老人又很清楚自己有一天可能终将会选择养老院养老。这里面就涉及到“晚年尊严”的问题。如果家里没有老人或者自己本身不是老人,是无法想象高龄期老人或者需要介助、介护老人的晚年生活困境和尊严需要的。而恰恰正是这部分老人往往不得不把养老院作为自己的养老选择。

那么二者是否可以平衡?现实中的养老院是否可以托起晚年尊严?明天,我们是否有可依靠的养老去处?本期的策划将通过《家》刊记者的实地采访,为“家”人真实客观地展现目前养老院在养老中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分析目前养老院养老存在的问题,并希望以此能让“家”人对养老院或者养老有个客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