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温暖

王庆申是舒心养老公寓的义工,他90多岁的老母亲就住在舒心养老公寓里。和他一样把亲人送来养老,然后当起养老院义工的在舒心养老公寓有不少。因为王庆申也已年近古稀,也将面临养老问题,所以他对养老院有自己的认识。养老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王庆申为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去年,王庆申的朋友张平(化名)找到王庆申。张平的母亲被医院判了死刑:拉回家准备后事吧。这可把平难住了,张平家姊妹5个全是女孩,没有男孩,把母亲拉谁家去谁都不愿意,这怎么办呢?张平想到了养老院虽然她知道找个养老院送走母亲这个要求说出去有些不尽人意,可她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办法。她找到王庆申,想王庆申找舒心养老公寓的领导探探口风,请求帮帮忙。

王庆申受人之托找到公寓领导,当他把朋友的这个想法说出时,他没想到公寓领导说了这么一句话“开养老公寓是干什么的?谁能送老人最后一程是谁的福气!”这句话对王庆申触动很大。之后,张平把母亲拉到了养老公寓,在养老公寓护工的精心护理下,张平的母亲又活了十八天。临终前,张平的母亲把儿女叫到跟前交代后事:1、死在人家养老公寓是养老公寓对咱的恩,要对人家感谢,不等咽气就给我穿衣服;2、我死后,不能哭,以免影响养老公寓其他老人……

王庆申觉得,是养老公寓给了张平的母亲最后一程的温暖,除了家庭,也许只有养老公寓才能给予人以临终的关怀。

勤奋老人白文(化名)

走进白文在舒心养老公寓的单间,你会有个错觉,这不是在养老院,是进了白文的家。和其他老人统一化配套的房间不同,白文只有几平米的房间就像他这个人一样,比较另类,比较有朝气。电脑、画案,凌乱有致的毛笔、水彩颜料,墙上粘着的刚画好的四幅山水等等,都在告诉你,这里面住着一个爱生活的人。

白文今年84岁,右手因为工伤致残,所有的生活,包括画画、使用电脑都只靠一只左手解决。在白文房间的墙上,除了贴着他的画,还贴着两张他喜欢的东西,一张是10岁的孙子给他画的上面写着新年快乐的画;一张是舒心养老公寓发给他的“勤奋老人”的奖状。说白文勤奋,是因为养老公寓成了他的老年大学,练字、作画、学电脑、唱卡拉ok,他把自己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而就在他来养老公寓前,他的生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凑合。因为右手残疾,他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经常把蔬菜放水龙头下一冲,然后放到微波炉里一转就吃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越来越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就拿上次的中风来说,唯一的左手也不听使唤了,如果说吃饭还可以凑合的话,生病了怎么办?洗衣洗澡怎么办?比较开明的他选择了把自己送进养老公寓。

像白文这样自己选择进养老公寓的往往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和情绪,而是把养老公寓当成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更容易接受和适应养老公寓的生活,也更容易快乐。

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同样喜欢书画的老人研究怎么合作完成一幅千里冰雪图。完了,他没和记者说几句话,又开始捣鼓起刚买的U盘,你帮我看看这个U盘里还有多少空间?上面写着7G,这是什么概念?等于多少M?你教我一下怎么查剩余空间吧……你想象不出,一位84岁的,在养老公寓里住着的,右手残疾的老人竟能如此跟得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