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执行策划:邹仁贝
关于城管执法的改革已经不少了,曾有鲜花执法,眼神执法,背手执法,美女执法,现在,又有了老人执法。据媒体报道:7月26日,湖南岳阳县街头出现了一批面带笑容的老人,他们冒着滚滚热浪穿行在岳阳县城的几条主要街道中。他们是岳阳县城管大队聘请的27位老人,协助参与重点街道城管执法。
从目前执法的效果来看,自从这27位老人协助参与重点街道城管执法后,大部分不文明经营行为得到改正,城管队员与摊贩、商铺的关系逐步融洽。
老人执法效果显著,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老人城管”打的是温情牌,是语重心长的劝说、是非常耐心的诉说,当“城管”本身姿态低了,商贩们自然也会客气几分;另一方面,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年龄标签本身便是一张“护身符”。更何况,商贩们顶着一股来自道德的无形压力,也不可能和“老人城管”对着干,这就避免了“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发生。在这样的现实审视下,“老人城管”的疗效,自然是“看得见的好”。
但“老人城管”一经报道后,并不是所有人认可这种方法。他们认为所谓的“老人城管”,从执法方式来看,仍难逃“道德暴力”之嫌。与其说是“柔性执法”的胜利,不如说是商贩们尊敬老人的道德情感占了上风。这种执法形式,显然存在很多弊端。一是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这些老人身上,这让人们质疑城管执法的正当与合法性。二是容易侵蚀和伤害社会对老年人的道德尊重。而且,这种城管执法思路也存在问题,不从制度入手,仅靠改变人员结构,也难以取得长效。用伤害社会尊老道德的代价,来换取城管的执法形象,实不足取。
对此,“家”人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家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