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从俺村发展看改革红利
1978年至2018年,这个时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记的时代,是最不平凡的创业年代。也是我们十三亿中国人民都不能忘记的四十年,因为这四十年是我们中华民族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的贫穷国家,迅速发展成为经济较发达、贫困人口 ...
车缘
我与“车”特别有缘,50年代我们村只有一辆自行车,那是我二叔的。他那时是小乡的乡长。来回骑车上班,就载着我美过一段时间。60年代时是我爹教给怎样装卸怎样推着走,虽说力气小推的东西少,但总比我肩挑手提要多。 ...
我与改革开放40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和我的家,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的学历发生了改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邓小平同志亲抓科学教育,首先恢复了高考。1979年,成人教育也提上了日 ...
博士山——抹不掉的记忆
在一师四团团部机关和原十二连之间,有一座山,当地人叫博士山。为啥叫博士山,说起来还是一段故事呢。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一部和国民党起义部队六十五旅一部合编,组成新部队,共同承担边防守卫 ...
百葡庄园——七师与奎屯的历史名片
走进七师一三一团十连百葡庄园,一条用圆钢管、水泥桩搭起的绿荫长廊架子,满眼都是的胳臂粗的弯曲葡萄枝藤,一根根攀爬在钢管架子上。沿着水泥板走廊往前走,葡萄架下立着一座一米多高的花岗岩石碑,静静地立在那里 ...
“追花的人”感叹时代“甜”与“美”
“追花的人”,这是人们给养蜂人起的富有诗意的称谓。多年来,蜂随花走,人伴蜂行,养蜂人王厚勤从山东渤海湾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塔里木河源头,在一师阿拉尔市扎下了根。王厚勤在打理蜂巢。(资料图) 易名 摄说 ...
路的变迁引证时代的发展
“请问北七路在哪?”“南八路怎么走?”最近,经常有外地游客向我打听道路。石河子的路越修越多,这让我这个老石河子人生出许多感慨。40年前,外地人到石河子不存在问路的烦恼。当时,城市主干道无非是北四路、子午 ...
谢谢你,一九七八
一九七八年春节刚过,往年贵如油的春雨就开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天上如此,人间似乎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比如和我一般年龄大小的高军嘴里哼着邓丽君的《甜蜜蜜》,进城当了工人;比我大一岁的张杰通过考 ...
黑白电视的跨越
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历程,像一部电影,浓缩了时代的风貌与发展。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的同时,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富裕的浓重气息和生活比蜜甜的美好。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处于那个年代,在当时的条件下,能看上一场 ...
一块手表的故事
我记得在小学课文上学过一篇《一块手表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女教师在解放前买不起“表”,父亲为了女儿准时上班,一夜不睡,用“染香”的方法进行计时。解放后这位女教师如愿买上心爱的手表。我也有“一块手表的故事 ...
一块手表的故事
“我亲历的改革”征文 一块手表的故事 我记得在小学课文上学过一篇《一块手表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女教师在解放前买不起“表”,父亲为了女儿准时上班,一夜不睡,用“染香”的方法进行计时。解放后这位女教师如愿买上心爱的手表。我也有“一块手表的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年了,它让我仍然不能忘怀。70年代初,鲁西南地……
乡村路
儿时的我生长在农村,一个落后的村子---齐家村。上学要走三四里的土路。 清晰记得1996年雨水特别多,一下就是一周多。那些天上学,我除了背上书包外,还得撑一把雨伞,穿一双高腰泥鞋才可上路。坑洼不平的土路经 ...
婚礼变化见证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我是一名煤矿工人,今年61岁,退休一年,今年刚刚抱上孙子,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女儿让我写写40年来的感受,我认为这几十年的婚礼变化,最能说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是我们中国人从穷到 ...
布票
中午吃饭,与家人说起现在集团公司正在开展的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举办的“我亲历的改革”征文活动。当问起父母对这些年来对生活发生的变化和感受时,两位老人立刻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小时候,那会儿农村里 ...
建设兖矿,我们物资供应人
鲁迅在他的《故乡》一文中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踩出了路”。兖矿1976年建成矿务局,当时只有唐村、北宿、南屯三对矿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局,发展到跨省、跨国开采煤炭能源,股票在上海、香港 ...
改革开放四十年有感
我今年65岁了,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已经7年,现在,我身体健康精神好、生活幸福,养老金足够吃穿住行生活开销,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表现好,不用我操心,两个孙子一个上小学四年级,一个还没进幼儿园,我在家 ...
砥砺前行四十载
四十年斗转星移,四十年岁月如歌,四十年在历史长河、在人类进步中弹指一挥间,但四十年在一个人的生命和人生工作中,则是最美好、最难忘的……
输送带厂的创建与发展
说起输送带厂,我的神经就格外敏感,心里立马就会涌出一种不舍和眷恋。在唐村公司,提到输送带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别人介绍我时,往往也会说,他就是建输送带厂的那个陆来金。可以说,我把半辈子的心血和汗水 ...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唐村煤矿变迁
站在今天,我们的祖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四十年。过去的四十年是经济腾飞的四十年,更是国家强盛的四十年,同时也是我们唐村实业有限公司不平凡的四十年。无论从各个方面,生活环境、物资文化、居住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 ...
1740万元
这“1740”万元是攻克唐村煤矿命运的一个数字,也是唐村煤矿由产煤产业向非煤产业发展的一个数字,这“1740”万元是值得我们唐村煤矿离退休职工同志们深深怀念的一个数字。提起这“1740”万元,还要从1992年第七届一 ...
第一页
<
12
13
14
15
16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