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我村的小河变美了
段家村坐落在老黄山脚下,黄垒河畔,三面环山,形成了九岭八沟一条河。三面山上沟沟渠渠的水都集中流到一起,形成了一条小河,在段家村中央流入黄垒河。几十年来,这条小河从清变臭又从臭变清,不由折射出了经济社会 ...
铁路从我村旁过
在我们村旁,有一条垂直平坦的铁路,这就是“桃威铁路”,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每当我站在铁路旁,望着隐没在地平线上的轨迹,心灵就飘向遥远的地方。特别是火车掠过的那一刻,我的心又会被强烈地震撼,迸发出奋进的 ...
山村人追梦
马山沟,我的家乡,乳山市冯家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我目睹了山村人在追梦的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倾听过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的新农村发展的动人故事。这其中,有追梦过程中的苦痛和挣扎,也 ...
沙滩上的故事
我出生在美丽神圣的大乳山脚下。半个多世纪以来,耳闻目睹了在这十多里长的海岸线上那银灿灿的沙滩饱经了沧桑的变化。 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里,人民都饿的死去活来,每当退滩潮时,在潮间带沙滩上人们都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山东的确立
我在省农业厅工作期间,亲历了我省农村发生的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蓬勃发 ...
乳山 我为你骄傲 为你自豪
【我亲历的改革】乳山 我为你骄傲 为你自豪林树贤 乳山,我美丽的家乡,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听,清澈见底的乳山河在缓缓流淌;看,风光旖旎的岠嵎山屹立北方。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激励我前进,大爱无疆的母爱圣地孕育我成长。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乘舟破浪!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
路
自古中国人就好修路,对路的追求也非常高,古代的丝绸之路,现代的京广高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推行的“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发展,世界的经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本人对自己走过的路也记忆犹新。 ...
巨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再从温饱到全面小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连想也不敢想。 1978年以前,我还是民办教师,靠挣工分养家糊口。那个年头拼死拼活干一年,就盼着年底开支,但几乎年 ...
家乡有座“仙人桥”
山东半岛东南端有一颗璀璨绚丽的明珠——乳山市。 乳山,因境内耸立于乳山口海湾南岸浑圆挺拔、顶峰凸起,状如乳房的大乳山而得名。乳山是中国滨海独具魅力的天然旅游、休闲、养生圣地,被授予“山东省长 ...
鸡蛋在百姓“菜篮子”里的变化
鸡蛋是百姓“菜篮子”里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之一,它味美可口、营养丰富。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把鸡蛋当做滋补佳品。 40年前,鸡蛋却是百姓“菜篮子”里的”稀客”。那时候,百姓“菜篮子”里的鸡蛋很少,平时 ...
火车来了,我自豪
“村民注意了,我们村南的铁路受昨夜暴风雨的影响,多处损坏,大家快去帮忙。”清早,村委主任张宗亭在喇叭里大声喊着。 “走,我们去看看。”村民们三人一组,五人一帮,开着车,拿着铁锨朝铁路走 ...
火车来了,我自豪
【我亲历的改革】火车来了,我自豪宋文礼 “村民注意了,我们村南的铁路受昨夜暴风雨的影响,多处损坏,大家快去帮忙。”清早,村委主任张宗亭在喇叭里大声喊着。 “走,我们去看看。”村民们三人一组,五人一帮,开着车,拿着铁锨朝铁路走去。这事发生在2011年7月25日。……
商品经济大潮中的诸城创造
80年代中期,诸城在农村改革第二步向纵深发展时,摸准商品经济发展的脉搏,创造性地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走出了一条农业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创造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高度关注的先进经验。 ...
好梦成真谢党恩
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如白驹过隙转瞬间,对中国历史上一个“献了青春献终身”的群体——民办教师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却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四十年。从他们命运改变的过程中,充分折射出我市教育事业随之也 ...
寿光80年代的机构改革
我是1981年调到寿光的。1984年,我被安排到县人事局任局长、党组书记,人事改革重任就落到了我们局肩上。这次机构改革先期工作就是核员定编,主要内容是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牵涉到每个部门,每个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去 ...
电视机变形记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了四十年,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家电视机的更新换代就是这个大时代变迁的缩影。 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从一个方面见证着四十年的改革开放。70后是最早接触 ...
电话与智能手机
我是1954年出生的,今年65岁,回忆往事,总是感觉变化的太大了,尤其是在通讯方面,我感慨多多。 从我刚记事,就知道老爸天天背着大书包给别人送信,一跑就是一天,后来有个自行车就方便多了。人们的通讯 ...
“村村通”里话巨变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村村通”进一步拉近了城乡差距,广大农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题记村村通公路 三哥在大夼村是个头脑活络、敢想敢干的人物。 ...
从自行车的今昔看发展
2015年秋季,儿子给我买了一辆“雅迪牌”电动车。至此陪伴我几十年的自行车退出了历史舞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父亲在海洋所医院工作时,省吃俭用买了块人人羡慕的“大金鹿”牌自行车。这块自行车是我 ...
从钟声杳杳到乐声悠扬
1978年,十五岁的我考入乳山市第十中学,这是大孤山公社唯一一所高中。之前招收的学生多规模大,学校还办了不少的小工厂,热闹得很。 那年全乡只招收了80个学生,两个教学班,可以说是挑选了全乡的精英,而 ...
第一页
<
10
11
12
13
14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