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我与“户口”这些年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4-08-12 15:50 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坚决支持。我家祖辈就是种地户,我参军后提干,干了15年后,享受了家属可农转非待遇,老婆孩子吃了国库粮,再不用种地,交农业税和各种提留。家属在部队5.7工厂上班,确实减轻了我的负担,也是很多人羡慕的事。转业后,也有不顺心的事,家属安排不了工作,只好吃闲饭,每月只享受和农民一样的65元的社保补贴,农民还享受土地这一份待遇,每年都有1000——几千元。农转非这部分人就没有了。我看城镇居民又一次出现了不公。 天马行空中 评论于 2014-08-12 15:35 新中国成了这么多年,遗留下许多不合理的制度与问题。它们也许当初是较合理的,因为没有与时俱进,慢慢也就不合理了。是改的时候了,其实关键不是“户口”的农转非,而是全国的公民都能否享有统一的国民待遇。(养老、医疗、上学、就业等等)要办的事还有许多许多,老百姓总算看到了希望。 Sddkj0503 评论于 2014-08-12 15:30 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已触及到既得利益者,这个面又大,历史遗留问题又多,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都牵连着经济,顶层设计要切合实际,不可夸下海口,一两年后漏洞百出,不可收拾。1958年的吃食堂的教训可要吸取。 纪慎言 评论于 2014-08-12 15:29 1958年考上初中后就“农转非”了。59年开始农村大食堂无米下锅,60年各家各户吃糠咽菜闹水肿。我在学校好歹还有30斤的定量,回家时就揣几个窝头,让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掺了菜再吃。1961年上高中没有半年,学校叫把户口转回老家,这样我们全家就一起挨饿了。1964年高中毕业后当兵,户口就归了部队,4年半之后复员户口就又回到了参加工作的城市。其实户口和档案一样,就是一个人的辫子,走到哪里也得被组织抓在手里。不过现在有身份证了,户口基本上没有用了。所以我说,要改就彻底改,干脆取消。老百姓讲话,改成北京户口有什么用,该没钱还是没钱! sddkj0504 评论于 2014-08-12 15:18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孙丽娟 评论于 2014-08-12 15:17 户籍改革,体现人人平等是件好事! 天天练2013 评论于 2014-08-12 14:59 户籍改革好,支持。 1034467604 评论于 2014-08-12 14:49 我是通过上学脱离农村户口的,过去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差别太大,我们千方百计脱离农村户口。这个历史教训我们要好好总结,这是个改革的难题,中国农村辽阔,农民人口众多,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还无条件全面展开,我们的财政力量,行政管理能力都准备好了吗?改改户口可以,随后的教育、卫生、住房、吃穿都要安置好,工作要做细。千万不要一哄而上。 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已触及到既得利益者,这个面又大,历史遗留问题又多,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都牵连着经济,顶层设计要切合实际,不可夸下海口,一两年后漏洞百出,不可收拾。1958年的吃食堂的教训可要吸取。 我工作之后,母亲随我看孩子,户口在家,回家拿口粮。一九八几年,有个政策中级职称可以带父母,我就申请代我母亲出来,管人事的也给班里。我记得回家办手续先开证明,回来交给人事科长,回来据说我母亲的名额让人替代了,我妈说,别生气,共产党对咱挺好。以后,我妈在家分了地,每年村里还发点东西,一百岁后还每月给一百元,百年之后还葬在她的土地上。户口出来的,花许多钱买墓地。真没法说。 每每赶集,看到农民卖不出去菜,今年天又旱,农村的老人养老也是个问题,就为农民担忧。我觉得,真正的平等 ... 泰安市畜牧兽医局老干部支部 评论于 2014-08-12 14:14 户口不是根本问题,关键是服务群众 兰迪鹰视 评论于 2014-08-12 12:58 应该说,这是毛泽东建国以后犯下的一个错误。1953年的政协会,梁漱溟的“九天九地”说已经洞察了这个问题。几十年,正是这个户口的分类,使得中国人从娘胎里开始就遭到了不公。早就应该废除。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4-08-12 15:50 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坚决支持。我家祖辈就是种地户,我参军后提干,干了15年后,享受了家属可农转非待遇,老婆孩子吃了国库粮,再不用种地,交农业税和各种提留。家属在部队5.7工厂上班,确实减轻了我的负担,也是很多人羡慕的事。转业后,也有不顺心的事,家属安排不了工作,只好吃闲饭,每月只享受和农民一样的65元的社保补贴,农民还享受土地这一份待遇,每年都有1000——几千元。农转非这部分人就没有了。我看城镇居民又一次出现了不公。
天马行空中 评论于 2014-08-12 15:35 新中国成了这么多年,遗留下许多不合理的制度与问题。它们也许当初是较合理的,因为没有与时俱进,慢慢也就不合理了。是改的时候了,其实关键不是“户口”的农转非,而是全国的公民都能否享有统一的国民待遇。(养老、医疗、上学、就业等等)要办的事还有许多许多,老百姓总算看到了希望。
Sddkj0503 评论于 2014-08-12 15:30 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已触及到既得利益者,这个面又大,历史遗留问题又多,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都牵连着经济,顶层设计要切合实际,不可夸下海口,一两年后漏洞百出,不可收拾。1958年的吃食堂的教训可要吸取。
纪慎言 评论于 2014-08-12 15:29 1958年考上初中后就“农转非”了。59年开始农村大食堂无米下锅,60年各家各户吃糠咽菜闹水肿。我在学校好歹还有30斤的定量,回家时就揣几个窝头,让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掺了菜再吃。1961年上高中没有半年,学校叫把户口转回老家,这样我们全家就一起挨饿了。1964年高中毕业后当兵,户口就归了部队,4年半之后复员户口就又回到了参加工作的城市。其实户口和档案一样,就是一个人的辫子,走到哪里也得被组织抓在手里。不过现在有身份证了,户口基本上没有用了。所以我说,要改就彻底改,干脆取消。老百姓讲话,改成北京户口有什么用,该没钱还是没钱!
1034467604 评论于 2014-08-12 14:49 我是通过上学脱离农村户口的,过去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差别太大,我们千方百计脱离农村户口。这个历史教训我们要好好总结,这是个改革的难题,中国农村辽阔,农民人口众多,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还无条件全面展开,我们的财政力量,行政管理能力都准备好了吗?改改户口可以,随后的教育、卫生、住房、吃穿都要安置好,工作要做细。千万不要一哄而上。 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已触及到既得利益者,这个面又大,历史遗留问题又多,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都牵连着经济,顶层设计要切合实际,不可夸下海口,一两年后漏洞百出,不可收拾。1958年的吃食堂的教训可要吸取。 我工作之后,母亲随我看孩子,户口在家,回家拿口粮。一九八几年,有个政策中级职称可以带父母,我就申请代我母亲出来,管人事的也给班里。我记得回家办手续先开证明,回来交给人事科长,回来据说我母亲的名额让人替代了,我妈说,别生气,共产党对咱挺好。以后,我妈在家分了地,每年村里还发点东西,一百岁后还每月给一百元,百年之后还葬在她的土地上。户口出来的,花许多钱买墓地。真没法说。 每每赶集,看到农民卖不出去菜,今年天又旱,农村的老人养老也是个问题,就为农民担忧。我觉得,真正的平等 ...
兰迪鹰视 评论于 2014-08-12 12:58 应该说,这是毛泽东建国以后犯下的一个错误。1953年的政协会,梁漱溟的“九天九地”说已经洞察了这个问题。几十年,正是这个户口的分类,使得中国人从娘胎里开始就遭到了不公。早就应该废除。
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已触及到既得利益者,这个面又大,历史遗留问题又多,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都牵连着经济,顶层设计要切合实际,不可夸下海口,一两年后漏洞百出,不可收拾。1958年的吃食堂的教训可要吸取。
我工作之后,母亲随我看孩子,户口在家,回家拿口粮。一九八几年,有个政策中级职称可以带父母,我就申请代我母亲出来,管人事的也给班里。我记得回家办手续先开证明,回来交给人事科长,回来据说我母亲的名额让人替代了,我妈说,别生气,共产党对咱挺好。以后,我妈在家分了地,每年村里还发点东西,一百岁后还每月给一百元,百年之后还葬在她的土地上。户口出来的,花许多钱买墓地。真没法说。
每每赶集,看到农民卖不出去菜,今年天又旱,农村的老人养老也是个问题,就为农民担忧。我觉得,真正的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