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1. 首页
  2. 专题
  3. 本期话题
  4. 所有评论:我与“户口”这些年

所有评论:我与“户口”这些年

夕阳美
夕阳美 评论于
户籍改革,体现人人平等
温柔的小白兔
温柔的小白兔 评论于
户口,一个沉重的话题(二)
那年代,农业与非农业差别很大,非农业人口除有一个“购粮薄”、可以凭此薄购买平价的“商品粮”以外,在入学、入伍、入厂等方面也享有“优惠”,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中期和后期。我侄女从小就很乖巧,自打懂事起,就知道自己时没有户口的“黑人”,平时说话、做事自认为比人“矮一等”。侄女慢慢长大了,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由于没有户口,没法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出主意让侄女安在我的户口上,因为我夫妇都是“非农业”,孩子是当然的“非农业”,但当时我也有了两个孩子,第二孩子的“合法性”还没有真正落实,若再有第三个,便面临“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境。我当时刚“提干”,没有去冒这个险。多年来,虽然我哥嫂和侄女从未有对我说过一句怨言,但我的内心深处一直为此事愧疚。1989年我厂招工,我把分给我的一个“优惠”名额给了我的侄子而没有留给儿子。几年后,侄女终于成为了“非农业”人口,她和我儿子分别进了工厂工作。又过了几年,堂兄弟姐妹三人都“下了岗”……
温柔的小白兔
温柔的小白兔 评论于
户口,一个沉重的话题(一)
家网编辑老师在推出新话题“我与户口这些年”中,准确地概括了“户口”的变迁:“非农业”的辉煌与优惠,“农转非”的努力与尴尬。话题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我家自曾祖父时就在城里居住,解放以后以后成为当然的非农业人口。在我们当地,文革前,凡农村姑娘嫁入城里,本人即转为“非农业”,文革开始后,这个政策改变了,即农村姑娘嫁入城里,本人仍为农村人口,但生下的孩子可以在城里落户,过了几年,政策又变了,生下的孩子也不允许在城里落户了。我嫂子是农村户口,文革初和我哥结婚,大孩子安下了城市户口,小女儿则成为没有户口的“黑人”。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城里的男孩和城里的姑娘结婚的多了起来,后来我就和我们邻居家一女孩结了婚。
第一页<678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