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说说我眼中的京剧 老将 评论于 2014-09-11 22:13 中国的京剧前景极不乐观,高雅艺术挣扎在生死线上,看看我们的媒体都在播放一些什么内容,一些民间低俗的东西也披着艺术的外衣堂而皇之的搬上屏幕和舞台。媒体只顾向钱看,有关政府部门只顾跟风搞“改革”,文艺推向企业只有死路一条。究竟应该怎样改革,不能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在你过河之前首先要知道去对岸做什么,河对岸是通天大道还是万丈深渊,几十年来走极端路线坑哭了国家坑哭了人民,希望有关政府部门,在改革的道路上慎之又慎,为中国的国粹、为高雅艺术的前途做那么一点点贡献,也算对得起人民,对得起每年的俸禄与皇粮。 乐活族马派老生 评论于 2014-09-11 21:28 京剧名家孙毓敏先生曽说:所有业余爱好,没有一项能像京剧一样,不爱便罢,只要爱上就是一辈子。的确是,本人体会深刻。京剧门难进,但只要进去就出不来。我从小爱好广泛,爱音乐,上中学时就参加了省电台业余合唱团,后来作过曲、指挥过大合唱、跳过舞台舞、演过话剧、说过相声,打兰球学生时代就是泰安地区代表队球员,而当时的大中专学生中只我一人。这些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步淡忘。唯独京剧,痴心不改,终生难变,这就是京剧的魅力。再好听再精典的歌,总有唱絮的时候。但京剧不然,一个精典唱段能唱一辈子。再好的电视剧看二三遍也就不看了。而一个戏能百看不厌,也能看一辈子,这就是京剧的魅力所在。京剧的专业演员唱戏是养家糊口,是挣錢的。但业余京剧爱好者玩票是要花錢的。我夫妇的最大开支是花在京剧上,用了四个冬春游住京剧之城,累计达两年,家里有房不住,光租房就花了几万。今年开始的快乐京剧行,每年开车跑几个地方,住宾舘会票友。平时去外地演出、联谊都得花錢。我成立的剧社所有乐器都是我投錢买的,家里的歺桌椅子电扇水壸等等,只要剧社需要都从家里拿,私家车也基本为京剧服务。买戏装头饰道具,花錢也不少。这就是京剧的魅力让我乐此不疲。 乐活族马派老生 评论于 2014-09-11 20:12 ,这些年我一直玩京剧,玩的过程也是推广宣传京剧的过程。因为京剧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带来快乐和健康,所以我要感恩京剧,让更多的朋友爱上京剧,也和我一样从中收益终生。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朋友,根本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看,甚至拒绝看,电视一播就換台,谈何喜欢二字。所以我向朋友介绍京剧,先问他看过京剧吗?他会如实回答,从来不看。我会建议他坐在剧场或电视机前,静下心来从头至尾的看上一场京剧。如果按我说的做了,仍然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了。但也却有这一看就一发而不可收者。我常常会把程派的《鎖麟囊》介绍给朋友,这个戏弘扬善举和感恩,很有現实意义,故事情节感人,唱腔迂迴婉转,水袖功载歌载舞,两个丫环插科打浑,増添了喜剧色彩,非常耐看。看后有的成了程迷,惊叹世界上竞有如此美的艺术。在我印的爱心卡上,我有一条语录:作为国人,不爱京剧,实乃一生中之最大憾事也。 莲仙叟 评论于 2014-09-11 14:13 京剧是国粹,应大力发扬,我喜欢唱上两口,虽说是唱不好,也吊吊嗓子。 蒲先和 评论于 2014-09-11 11:53 我从小喜欢京剧,虽然自己并不会唱。京剧的现状,随形势的发展呈现着两极分化:随生活条件的改善,民间爱好者越来越多,凡休闲处,几乎都可以听到票友们的声音。但是专业剧团却不能让人满意:区县一级剧场礼堂,已经记不清多少年没有京剧的演出了。有报道,市里的剧团年年都在排戏,冲击这“奖”那“奖”,可是排的那戏什么样子,广大群众 根本就见不到。 jianqingying 评论于 2014-09-11 10:34 农机人喜: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理应大力传承、弘扬。当然,传承、弘扬与改革、创新不能对立起来。我觉得应当做到在传承的基础上改革,在弘扬的过程中创新。我是个戏盲,观点 ... 农机人喜 评论于 2014-09-11 08:38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理应大力传承、弘扬。当然,传承、弘扬与改革、创新不能对立起来。我觉得应当做到在传承的基础上改革,在弘扬的过程中创新。我是个戏盲,观点不一定有道理。 江上闲人 评论于 2014-09-11 05:40 保留经典剧目,剔除糟粕曲目,大胆改革创新,适应形势发展。 高锋 评论于 2014-09-10 23:34 现代人唱现代戏。京剧是艺术,艺术要创新,要发展。京剧只是娱乐时,京剧人就又回到从前的地位了。各流派传人,只重复先师,不创作新戏,愧对先师。京剧美,美在唱腔,美在唱作念打舞,美在服装。陈旧的封建内容,又慢腾腾的,老年人喜欢。还是样板戏好,柯湘一出场就震撼了。《奇袭**团》绝美绝伦。 样板戏是为人民的艺术,其思想境界、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现在名家都唱杨贵妃,其实,那是一位被压迫的、咽泪装欢的女人。问一问,哪位结了婚,有了孩子的女人,愿意嫁给老公爹啊? 乐活族马派老生 评论于 2014-09-10 22:48 我了解的情况是京剧的发展形势非常之好,席总执政以来非常重覒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京剧正是中国传統文化的瑰宝,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老年人,現在爱京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学生通过京剧进校园,不少人爱上了京剧,不少中小学校把京剧列入文化教材,去年央视举办的少京赛,达到了四亿的收视群,掀起了不大不小的京剧热,一个参赛儿童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县城的情况并不鲜見,最近梅保久带团出国又引起极大轰动,在外国人眼中京剧都是最美的艺术,不是我们国人的骄傲吗.京剧的美是全方位的,包括她的唱腔,音乐,服裝.扮相,舞蹈,武打,她的一招一式,她的虚拟表演等等等等,世界上何种艺术能与京剧相比美.不可否认京剧不那么景气,再让京剧像五六十年代那样红火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新媒体电覙的普及,对各种艺术门类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相声这种最喜闻乐見雅俗共赏的艺术不是也不景气了吗,这就是現实,很正常,京剧是高雅艺术,让全国人民都成为京剧爱好者是不可能的.
老将 评论于 2014-09-11 22:13 中国的京剧前景极不乐观,高雅艺术挣扎在生死线上,看看我们的媒体都在播放一些什么内容,一些民间低俗的东西也披着艺术的外衣堂而皇之的搬上屏幕和舞台。媒体只顾向钱看,有关政府部门只顾跟风搞“改革”,文艺推向企业只有死路一条。究竟应该怎样改革,不能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在你过河之前首先要知道去对岸做什么,河对岸是通天大道还是万丈深渊,几十年来走极端路线坑哭了国家坑哭了人民,希望有关政府部门,在改革的道路上慎之又慎,为中国的国粹、为高雅艺术的前途做那么一点点贡献,也算对得起人民,对得起每年的俸禄与皇粮。
乐活族马派老生 评论于 2014-09-11 21:28 京剧名家孙毓敏先生曽说:所有业余爱好,没有一项能像京剧一样,不爱便罢,只要爱上就是一辈子。的确是,本人体会深刻。京剧门难进,但只要进去就出不来。我从小爱好广泛,爱音乐,上中学时就参加了省电台业余合唱团,后来作过曲、指挥过大合唱、跳过舞台舞、演过话剧、说过相声,打兰球学生时代就是泰安地区代表队球员,而当时的大中专学生中只我一人。这些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步淡忘。唯独京剧,痴心不改,终生难变,这就是京剧的魅力。再好听再精典的歌,总有唱絮的时候。但京剧不然,一个精典唱段能唱一辈子。再好的电视剧看二三遍也就不看了。而一个戏能百看不厌,也能看一辈子,这就是京剧的魅力所在。京剧的专业演员唱戏是养家糊口,是挣錢的。但业余京剧爱好者玩票是要花錢的。我夫妇的最大开支是花在京剧上,用了四个冬春游住京剧之城,累计达两年,家里有房不住,光租房就花了几万。今年开始的快乐京剧行,每年开车跑几个地方,住宾舘会票友。平时去外地演出、联谊都得花錢。我成立的剧社所有乐器都是我投錢买的,家里的歺桌椅子电扇水壸等等,只要剧社需要都从家里拿,私家车也基本为京剧服务。买戏装头饰道具,花錢也不少。这就是京剧的魅力让我乐此不疲。
乐活族马派老生 评论于 2014-09-11 20:12 ,这些年我一直玩京剧,玩的过程也是推广宣传京剧的过程。因为京剧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带来快乐和健康,所以我要感恩京剧,让更多的朋友爱上京剧,也和我一样从中收益终生。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朋友,根本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看,甚至拒绝看,电视一播就換台,谈何喜欢二字。所以我向朋友介绍京剧,先问他看过京剧吗?他会如实回答,从来不看。我会建议他坐在剧场或电视机前,静下心来从头至尾的看上一场京剧。如果按我说的做了,仍然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了。但也却有这一看就一发而不可收者。我常常会把程派的《鎖麟囊》介绍给朋友,这个戏弘扬善举和感恩,很有現实意义,故事情节感人,唱腔迂迴婉转,水袖功载歌载舞,两个丫环插科打浑,増添了喜剧色彩,非常耐看。看后有的成了程迷,惊叹世界上竞有如此美的艺术。在我印的爱心卡上,我有一条语录:作为国人,不爱京剧,实乃一生中之最大憾事也。
蒲先和 评论于 2014-09-11 11:53 我从小喜欢京剧,虽然自己并不会唱。京剧的现状,随形势的发展呈现着两极分化:随生活条件的改善,民间爱好者越来越多,凡休闲处,几乎都可以听到票友们的声音。但是专业剧团却不能让人满意:区县一级剧场礼堂,已经记不清多少年没有京剧的演出了。有报道,市里的剧团年年都在排戏,冲击这“奖”那“奖”,可是排的那戏什么样子,广大群众 根本就见不到。
jianqingying 评论于 2014-09-11 10:34 农机人喜: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理应大力传承、弘扬。当然,传承、弘扬与改革、创新不能对立起来。我觉得应当做到在传承的基础上改革,在弘扬的过程中创新。我是个戏盲,观点 ...
农机人喜 评论于 2014-09-11 08:38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理应大力传承、弘扬。当然,传承、弘扬与改革、创新不能对立起来。我觉得应当做到在传承的基础上改革,在弘扬的过程中创新。我是个戏盲,观点不一定有道理。
高锋 评论于 2014-09-10 23:34 现代人唱现代戏。京剧是艺术,艺术要创新,要发展。京剧只是娱乐时,京剧人就又回到从前的地位了。各流派传人,只重复先师,不创作新戏,愧对先师。京剧美,美在唱腔,美在唱作念打舞,美在服装。陈旧的封建内容,又慢腾腾的,老年人喜欢。还是样板戏好,柯湘一出场就震撼了。《奇袭**团》绝美绝伦。 样板戏是为人民的艺术,其思想境界、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现在名家都唱杨贵妃,其实,那是一位被压迫的、咽泪装欢的女人。问一问,哪位结了婚,有了孩子的女人,愿意嫁给老公爹啊?
乐活族马派老生 评论于 2014-09-10 22:48 我了解的情况是京剧的发展形势非常之好,席总执政以来非常重覒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京剧正是中国传統文化的瑰宝,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老年人,現在爱京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学生通过京剧进校园,不少人爱上了京剧,不少中小学校把京剧列入文化教材,去年央视举办的少京赛,达到了四亿的收视群,掀起了不大不小的京剧热,一个参赛儿童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县城的情况并不鲜見,最近梅保久带团出国又引起极大轰动,在外国人眼中京剧都是最美的艺术,不是我们国人的骄傲吗.京剧的美是全方位的,包括她的唱腔,音乐,服裝.扮相,舞蹈,武打,她的一招一式,她的虚拟表演等等等等,世界上何种艺术能与京剧相比美.不可否认京剧不那么景气,再让京剧像五六十年代那样红火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新媒体电覙的普及,对各种艺术门类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相声这种最喜闻乐見雅俗共赏的艺术不是也不景气了吗,这就是現实,很正常,京剧是高雅艺术,让全国人民都成为京剧爱好者是不可能的.
样板戏是为人民的艺术,其思想境界、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现在名家都唱杨贵妃,其实,那是一位被压迫的、咽泪装欢的女人。问一问,哪位结了婚,有了孩子的女人,愿意嫁给老公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