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说说我眼中的京剧 温柔的小白兔 评论于 2014-09-10 15:25 我们家乡这一带老百姓爱听豫剧,我了解、欣赏京剧是在文革期间。那时候广播里整日里播放样板戏唱段,感觉这些唱段很优美动听,也曾跟着广播学唱,也用口琴吹奏一些京剧过门。京剧是国粹,应发扬光大!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4-09-10 15:22 贯之: 不用担心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被保护、发展,何况国粹!普及不是强求可得的。最急于办最应该办的事——戒烟、限酒、推广普通话,都难得普及啊。不急,京剧 ...高人高见。 四季草 评论于 2014-09-10 15:09 雅喜俗厌,不是雅俗共赏,可能是京剧的病根。 枕岩 评论于 2014-09-10 14:38 培育市场是京剧发展的唯一出路,所以京剧应该和足球一样,坚持从娃娃抓起 贯之 评论于 2014-09-10 14:35 不用担心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被保护、发展,何况国粹!普及不是强求可得的。最急于办最应该办的事——戒烟、限酒、推广普通话,都难得普及啊。不急,京剧推不广也死不了。 昌乐中小企业办 评论于 2014-09-10 14:26 年轻人喜欢的越来越少了 阳光快乐 评论于 2014-09-10 12:47 个人觉得是国粹就应该发扬、发展! zzht 评论于 2014-09-10 11:30 国粹,传统,文化,正能量。发扬光大,辈辈相传。 又臣玉贝 评论于 2014-09-10 11:06 首先,我认为国粹应该发扬!怎么发扬确实是难题! 因为京剧不适合当今市场,不适合大众口味,更得不到广大年轻人的喜欢,这国粹既然失去了市场,怎么发扬? 比如我家里,遇到京剧片,只有还想看看,老伴马上换台,孩子们更是连瞟都不瞟一眼! xinshan1945 评论于 2014-09-10 11:03 中国的京剧是国粹,是民族的传统文化,必需继承和发扬,。京剧的唱腔比西方文化更适用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并存,是当今娱乐活动的主流,每次戏曲晚会,不论在剧场还是广场,家庭卡拉ok还是清唱,都有相当数量的红色京剧经典,且不分年龄。 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对红色京剧经典,即当年的革命样板戏,无法作出理论上的阐释。很多文艺理论工作者至今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政治上道德上的否定与艺术上的承认根本无法并行,我经常看到京剧谜在唱,随身听在放;“自从退休离上海”, “老乡,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这一代也就同我的家乡一样,美好的生活万年长”“急令春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说明了,不管传统京剧还是现代京剧,都有其生命了力。
温柔的小白兔 评论于 2014-09-10 15:25 我们家乡这一带老百姓爱听豫剧,我了解、欣赏京剧是在文革期间。那时候广播里整日里播放样板戏唱段,感觉这些唱段很优美动听,也曾跟着广播学唱,也用口琴吹奏一些京剧过门。京剧是国粹,应发扬光大!
桃园愤青 评论于 2014-09-10 15:22 贯之: 不用担心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被保护、发展,何况国粹!普及不是强求可得的。最急于办最应该办的事——戒烟、限酒、推广普通话,都难得普及啊。不急,京剧 ...高人高见。
贯之 评论于 2014-09-10 14:35 不用担心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被保护、发展,何况国粹!普及不是强求可得的。最急于办最应该办的事——戒烟、限酒、推广普通话,都难得普及啊。不急,京剧推不广也死不了。
又臣玉贝 评论于 2014-09-10 11:06 首先,我认为国粹应该发扬!怎么发扬确实是难题! 因为京剧不适合当今市场,不适合大众口味,更得不到广大年轻人的喜欢,这国粹既然失去了市场,怎么发扬? 比如我家里,遇到京剧片,只有还想看看,老伴马上换台,孩子们更是连瞟都不瞟一眼!
xinshan1945 评论于 2014-09-10 11:03 中国的京剧是国粹,是民族的传统文化,必需继承和发扬,。京剧的唱腔比西方文化更适用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并存,是当今娱乐活动的主流,每次戏曲晚会,不论在剧场还是广场,家庭卡拉ok还是清唱,都有相当数量的红色京剧经典,且不分年龄。 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对红色京剧经典,即当年的革命样板戏,无法作出理论上的阐释。很多文艺理论工作者至今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政治上道德上的否定与艺术上的承认根本无法并行,我经常看到京剧谜在唱,随身听在放;“自从退休离上海”, “老乡,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这一代也就同我的家乡一样,美好的生活万年长”“急令春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说明了,不管传统京剧还是现代京剧,都有其生命了力。
因为京剧不适合当今市场,不适合大众口味,更得不到广大年轻人的喜欢,这国粹既然失去了市场,怎么发扬?
比如我家里,遇到京剧片,只有还想看看,老伴马上换台,孩子们更是连瞟都不瞟一眼!
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并存,是当今娱乐活动的主流,每次戏曲晚会,不论在剧场还是广场,家庭卡拉ok还是清唱,都有相当数量的红色京剧经典,且不分年龄。
作为文艺理论工作者,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对红色京剧经典,即当年的革命样板戏,无法作出理论上的阐释。很多文艺理论工作者至今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政治上道德上的否定与艺术上的承认根本无法并行,我经常看到京剧谜在唱,随身听在放;“自从退休离上海”, “老乡,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这一代也就同我的家乡一样,美好的生活万年长”“急令春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说明了,不管传统京剧还是现代京剧,都有其生命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