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
  1. 首页
  2. 专题
  3. 本期话题
  4. 所有评论:我们需要怎样的“孝”

所有评论:我们需要怎样的“孝”

禾旭
禾旭 评论于
我今年65岁,我和老伴的四位老人有三位活到80多岁,只有婆婆活到76岁。如今我们夫妻变成被孝的对象,我的一对儿女对我们很孝顺,我们也很满意。
      我对孝道的认识是:
      一、“孝”应该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我们的家庭民主意识很强,老人在世的时候,我和老伴从没有大声呵斥过老人,有事商量着办;现在儿女对我们也从不大呼小叫。我们的关系不是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温馨的、平等的关系,这种感情体现在相互体贴、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的基础之上。有一次,我的心情特别不好,好像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儿子看出来了就开导我:“妈妈,我今天去看一个同学的父亲,他得了直肠癌,瘦得皮包骨头,生活都不能自理,您看您还能上老年大学,干自己喜欢的事。应该开开心心的,我们也高兴。”几句话,说的我的心情舒畅多了。其实,几句话也能表达了孝心。
      我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孝不意味着子女如何对父母唯命是从,听大人的话这样的内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人格平等、权利平等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表现,这其中也包括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再是附庸和从属关系。如果说传统的家庭关系中,家长的绝对统治权有着宗法制度的支持,那么现代条件下,人们更倾向于 ...
阳光太太
阳光太太 评论于
[quote]秦继昌: 孝是动物的本性,我们知到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孝也是人的本能,父母生养我们不易,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省吃俭用、抚育成人,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  百事孝为先,一个“孝”道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字“孝”是老字头在上子在下,所以尊老敬老是常理,上行下效·那些不孝者大逆不道,不孝之人缺德也,遭天谴!
济宁劲草
济宁劲草 评论于
歌词《妈妈我好想家》

作者 李允祥



妈妈呀,妈妈,

妈妈我好想家。

无论我走到哪,

都在想念家,

想家的时候心里乱如麻,

不知不觉泪已下。

想家就是挂念妈,

后悔这辈子不该慢待妈。

人人都有年老时,

是人就要孝敬爹和妈。



妈妈呀,妈妈,

妈妈我好想家。

记得离家送我时,

银发让我心牵挂

想家就是挂念妈

今后一定孝敬俺的妈
济宁劲草
济宁劲草 评论于
孝大于天。孝的主题是敬和顺。对于老人、长辈,真正做到孝敬、孝顺的话,也就算尽孝了。孝没有丁点折扣可言。
yaojiouliang
yaojiouliang 评论于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五福孝为先吗。
乐逍翁
乐逍翁 评论于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人生美德。要尊敬长辈!尊敬老人!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那才是现代中国强盛之基哦。
济宁技师院退休
济宁技师院退休 评论于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无义不孝之人,决无一个真心朋友,也难以立身。孝敬父母,我以为应当做到:既要尽可能地满足老人的物质享受,又要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既要注意让他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舒服,又要让他们在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得到相应满足。总之,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清醒的、守法的、符合伦理纲常地尽孝,决不能愚孝!似古代《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等封建糟粕性的所谓孝义,应当坚决摒弃之!
秦继昌
秦继昌 评论于
孝是动物的本性,我们知到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孝也是人的本能,父母生养我们不易,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省吃俭用、抚育成人,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
中华民族的美德就是从“孝”的教育开始的,我从小时候就听爷爷讲《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孝就是给老人以温暖与关怀,这不单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当前社会、钱字当头,儿女给父母寄钱就是尽孝是不够的,年老的人更希望听到子女的几声问候、和轻轻地偎依,那是情感的寄托,是心灵的呵护,有时比吃饱喝足更让父母感动。
   我从十四岁从军在外,几十年不在母亲身边,是时代所然,而我心中有愧。在我退休时,回到母亲身边,看到苍老的母亲、百感交集,当场赋诗、表明心志:《少小离家去投军 ,风雨天涯五十春。 花甲不忘反哺义, 愿效白猿事高亲  。 》可是“子欲孝而亲不待”,两年之后母亲驾鹤西去。所以我深深感到:子女的关怀是金钱换不来的,真正的孝不仅在心里、也应体现在行动上!儿行千里孝为先,走遍天涯海角、别忘记自己的爹娘!
子非鱼
子非鱼 评论于
对父母要有耐心,为他们做点利索能及的事。
云麒
云麒 评论于
我们今天谈论的“孝”,应该说,与古时的《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恣蚊饱血”孝道有所不同,毕竟我们现在的时代变了,社会制度不一样了,世界观、价值观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再回到古时的《二十四孝》就不符合今天时代的需要了。那么,今天我们再谈论“孝”是一个什么样的伦理标准呢。各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说法,那一种对呢?我想,老话说的好“一家有一家难念的经”。在孝的问题上同样存在每家有每家孝的方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页<678910>最后一页
发表评论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