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评论: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身边话题第50期)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3-05-11 09:20 现在学校老师、家长都太注重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光喊,实施的如何?学校看的是一个班能考上几个大学生,父母看的是考多少分、排第几名。思想道德教育、为人处世教育——如何做人、如何和人相处,没人管,有些老师本身素质就不高,怎么教育学生? 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要家长反省,我们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不是我们太溺爱孩子,平时不注意教育,弄到头上就后悔自己,早没教育好? 其次,素质教育,首先提高师资的素质,只有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三是,整个社会风气有影响,全民素质要提高。 纪慎言 评论于 2013-05-11 08:56 钱是万恶之源。要追究责任就追究那提倡甭管黑道白道弄到钱就是好道的始作俑者。如今,在家里家长教育孩子是“好好学习,考高分,上好大学,毕业照个好工作,挣大钱”。在外面教育事业都变成了教育产业,一切为了钱。社会上活生生的现实也让孩子们感到有钱就有一切,一切都可以拿钱摆平。有钱就是爹,就可以为所欲为。“撞个车算什么?奸个人算什么?我有钱,我爹有钱!”这些话大人说,孩子同样可以说。那些之乎者也的狗屁没有几个大人懂,也没有几个孩子愿意听。他们听得懂、记得住的就是:你爹是官吗?你家有钱吗?我们的教育错就错在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sddkj31 评论于 2013-05-10 19:54 说明现在的教育与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入太大,大部分毕业后所用非所学是当前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咕噜咕噜 评论于 2013-05-10 18:00 【17岁少年打死人后放火焚尸 称怕没死透】由于觉得卖给收废品吕某的旧电动车太便宜,宿迁市少年张某一直想找机会报复。7日凌晨,喝了酒的张某拿着铁锤摸进吕某独居的废品收购点,在拼命锤击吕某的头部后,又点燃床上的被子。随后,张某回家睡觉,直到下午两点多被警方抓获。 萱萱奶奶 评论于 2013-05-10 16:46 【全国留守流动儿童近1亿】9日,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0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达到9683万,其中,近205.7万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北京每10个儿童中就有3个是流动儿童。他们普遍面临亲情缺失、平等教育等多方面问题。。。。。教育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好不好、行不行的问题,更是有没有的问题! 睿睿 评论于 2013-05-10 16:46 主要是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照顾的太周到了,以至于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知道感恩,理应享受,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孩子认为家长管的太细,没有自由,结果适得其反。这期话题中说的那些现象,我觉得重要的是孩子先要学会做人,这是每个家长亟待思考的问题,也是社会的严重问题啊! 宁静淡泊 评论于 2013-05-10 16:38 孩子的问题,不仅是教育的问题,不仅是家庭、学校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只生一个好”,不可避免地让孩子越来越娇惯。社会风气的功利与浮躁,也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急功近利,只看孩子的成绩,只看孩子如何“出人头地”,忽视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品德的锤炼。 70不老 评论于 2013-05-10 16:35 还是教育的问题 家庭环境问题 各种问题 齐鲁风韵 评论于 2013-05-10 15:09 “只生一个好。” 计划生育政策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滋生溺爱的土壤。“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人价值观的扭曲。至于学校教育,连续的扩招,有速度没质量,也是经济发展下的不良产物。传统养老、教育思想继续作怪,坑与被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政策急需调整!经济发展慢一点又何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快一点又怎样? 评论于 2013-05-10 14:49 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使家长对孩子总有无尽的担忧和烦恼,致使许多家长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 1、过度关注。 当孩子的需求还没有产生时,家长早已替孩子想到了,当孩子的挫折即将出现时,家长已经替孩子化解。哈尔滨市家庭教育协会理事李延红说,由于家长的过度关爱,很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霸道、懒惰、没有责任感的性格,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性格一旦定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焦虑感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竞争中失败,表现为特别怕孩子玩。一到星期天看到孩子玩,家长就焦虑不安,觉得孩子在浪费时间,这个时间应当去弹琴、去看数学书,去背英语单词等,有的家长甚至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他将来不成功,整个家庭就百分之百的失败。而家长这种焦虑往往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负罪感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可怜,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将来长大了多孤独,如果自己老了或死了,孩子如何生活,正是这种负罪感使他们变本加厉地对孩子好,甚至认为把财富留给孩子就是最大的关怀。专家认为,父母不能替孩子完成财富积累的过程,再富也不能惯孩子,当孩子觉得他的物质极大丰富时,他的节约意识、 ...
笠翁立仁 评论于 2013-05-11 09:20 现在学校老师、家长都太注重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光喊,实施的如何?学校看的是一个班能考上几个大学生,父母看的是考多少分、排第几名。思想道德教育、为人处世教育——如何做人、如何和人相处,没人管,有些老师本身素质就不高,怎么教育学生? 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要家长反省,我们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不是我们太溺爱孩子,平时不注意教育,弄到头上就后悔自己,早没教育好? 其次,素质教育,首先提高师资的素质,只有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三是,整个社会风气有影响,全民素质要提高。
纪慎言 评论于 2013-05-11 08:56 钱是万恶之源。要追究责任就追究那提倡甭管黑道白道弄到钱就是好道的始作俑者。如今,在家里家长教育孩子是“好好学习,考高分,上好大学,毕业照个好工作,挣大钱”。在外面教育事业都变成了教育产业,一切为了钱。社会上活生生的现实也让孩子们感到有钱就有一切,一切都可以拿钱摆平。有钱就是爹,就可以为所欲为。“撞个车算什么?奸个人算什么?我有钱,我爹有钱!”这些话大人说,孩子同样可以说。那些之乎者也的狗屁没有几个大人懂,也没有几个孩子愿意听。他们听得懂、记得住的就是:你爹是官吗?你家有钱吗?我们的教育错就错在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咕噜咕噜 评论于 2013-05-10 18:00 【17岁少年打死人后放火焚尸 称怕没死透】由于觉得卖给收废品吕某的旧电动车太便宜,宿迁市少年张某一直想找机会报复。7日凌晨,喝了酒的张某拿着铁锤摸进吕某独居的废品收购点,在拼命锤击吕某的头部后,又点燃床上的被子。随后,张某回家睡觉,直到下午两点多被警方抓获。
萱萱奶奶 评论于 2013-05-10 16:46 【全国留守流动儿童近1亿】9日,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0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达到9683万,其中,近205.7万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北京每10个儿童中就有3个是流动儿童。他们普遍面临亲情缺失、平等教育等多方面问题。。。。。教育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好不好、行不行的问题,更是有没有的问题!
睿睿 评论于 2013-05-10 16:46 主要是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照顾的太周到了,以至于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知道感恩,理应享受,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孩子认为家长管的太细,没有自由,结果适得其反。这期话题中说的那些现象,我觉得重要的是孩子先要学会做人,这是每个家长亟待思考的问题,也是社会的严重问题啊!
宁静淡泊 评论于 2013-05-10 16:38 孩子的问题,不仅是教育的问题,不仅是家庭、学校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只生一个好”,不可避免地让孩子越来越娇惯。社会风气的功利与浮躁,也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急功近利,只看孩子的成绩,只看孩子如何“出人头地”,忽视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品德的锤炼。
齐鲁风韵 评论于 2013-05-10 15:09 “只生一个好。” 计划生育政策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滋生溺爱的土壤。“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人价值观的扭曲。至于学校教育,连续的扩招,有速度没质量,也是经济发展下的不良产物。传统养老、教育思想继续作怪,坑与被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政策急需调整!经济发展慢一点又何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快一点又怎样?
评论于 2013-05-10 14:49 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使家长对孩子总有无尽的担忧和烦恼,致使许多家长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 1、过度关注。 当孩子的需求还没有产生时,家长早已替孩子想到了,当孩子的挫折即将出现时,家长已经替孩子化解。哈尔滨市家庭教育协会理事李延红说,由于家长的过度关爱,很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霸道、懒惰、没有责任感的性格,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性格一旦定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焦虑感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竞争中失败,表现为特别怕孩子玩。一到星期天看到孩子玩,家长就焦虑不安,觉得孩子在浪费时间,这个时间应当去弹琴、去看数学书,去背英语单词等,有的家长甚至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他将来不成功,整个家庭就百分之百的失败。而家长这种焦虑往往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负罪感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可怜,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将来长大了多孤独,如果自己老了或死了,孩子如何生活,正是这种负罪感使他们变本加厉地对孩子好,甚至认为把财富留给孩子就是最大的关怀。专家认为,父母不能替孩子完成财富积累的过程,再富也不能惯孩子,当孩子觉得他的物质极大丰富时,他的节约意识、 ...
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要家长反省,我们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是不是我们太溺爱孩子,平时不注意教育,弄到头上就后悔自己,早没教育好?
其次,素质教育,首先提高师资的素质,只有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三是,整个社会风气有影响,全民素质要提高。
1、过度关注。
当孩子的需求还没有产生时,家长早已替孩子想到了,当孩子的挫折即将出现时,家长已经替孩子化解。哈尔滨市家庭教育协会理事李延红说,由于家长的过度关爱,很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霸道、懒惰、没有责任感的性格,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性格一旦定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焦虑感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竞争中失败,表现为特别怕孩子玩。一到星期天看到孩子玩,家长就焦虑不安,觉得孩子在浪费时间,这个时间应当去弹琴、去看数学书,去背英语单词等,有的家长甚至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他将来不成功,整个家庭就百分之百的失败。而家长这种焦虑往往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负罪感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可怜,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将来长大了多孤独,如果自己老了或死了,孩子如何生活,正是这种负罪感使他们变本加厉地对孩子好,甚至认为把财富留给孩子就是最大的关怀。专家认为,父母不能替孩子完成财富积累的过程,再富也不能惯孩子,当孩子觉得他的物质极大丰富时,他的节约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