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先是一愣,随即转过来看着我。然后又看着对面的白墙,思考了大约一分钟,又转过来说:“对啊,明明知道她不可能做到,为什么我还在期待呢?!”

  我把脸转向对面的白墙,好像看着远方,说道:“就好比,明明这里是一堵墙,我也知道这堵墙坚硬无比,无法撞破,但我执着地撞墙,一下又一下,一年又一年,直撞得昏天暗地,头破血流,也不肯离开,去选择从墙旁边的门里通过。”

  听到这里,老人突然说道:“我懂了!从小,我就羡慕别人的妈妈跟孩子很亲,经常有说有笑的,总希望我的妈妈也能变成那样。抱着这个希望,我执着地‘撞墙’,‘撞’了70多年,还是没想明白啊。”

  我依旧看着远方,点头继续说:“根据您母亲的成长经历,我们也能理解。她无法改变,也没有能力给予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一点可以确定。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你为什么一直在向她索要她不能给你的东西呢?”

  说完这些,我转过来,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这个,这个是我今天第一次意识到的。我突然觉得很惭愧,真的,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老人看着我,嘴唇又开始有些哆嗦。

  我不知道他是如何思考的,又会如何解释,但我的内心却突然有种直觉,一定有我猜不到的故事来解释这一切。

  但是这一次的会谈时间要到了,我想把这一次的结果再明确一下,所以,我继续发问:“执着地向别人索要他们根本无法给予的东西,要不到,你很痛苦。这种模式,在你的其他人际关系中,有没有表现出来?”

  老人的眼泪又一次流了下来,从眼眶中渗出,滑过脸颊,顺着横竖的皱纹往下淌。那一刻,我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作老泪纵横。

  老人一边擦眼泪,一边说:

  “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我老伴儿,这一辈子,我都觉得她太笨,不会做饭,不会教育孩子,自己的工作也不够出色;我带的研究生,我总觉得他们不够努力,不珍惜学习机会,不把心思放在搞研究上,以致很多学生后来和我关系很僵;我的儿子,我也总觉得他做事不够用心,没有我们当年用功,不奋斗……周围很多人都怕我。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是不是像你说的那样,我要求他们的那些事情,他们是否有能力做到。”

  我一边在纸上记下:老伴儿,学生,儿子,一边说:

  “关系模式,肯定不是体现在一个关系中的,一般会反映在很多关系中,尤其是我们早年的家庭关系模式,会影响日后自己的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等。”

  “对,我现在越想越明白,为什么非得向别人要他没有能力给予你的东西呢?”老人已经不再听我说话,陷入自我思考中,“我还经常跟别人说,换位思考,我自己都没有做到。这么多年,真是苦了自己,也苦了他人啊。”

  听着他这席话,我感觉刚才那位在母亲面前垂泪而坐的老人不见了,面前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更像一个正在承认错误的孩童,非常可爱。

  “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啊,真的很感谢你,打开了我的心结,让我明白了这么多。”老人一边说,一边拍着椅子的扶手。

  我站起来,挪动椅子,坐到了他的对面:“这都是您信任我,而且配合我的结果。说实话,我开始也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就得出了这样的思考结果。74岁的孩子和96岁的妈妈,这样的亲子关系问题,我是第一次碰到。所以,我还要谢谢您。”

  第一次咨询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我还没有到工作室,前台助理就打电话说昨天的那位老人家又来了,让我赶紧去。

  到了之后,看到老人的第一眼,我就感觉他比昨天舒展多了,整个人看起来很舒坦。

  在咨询室坐下来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小贾老师,真的很感谢你昨天的咨询。我回去后,一直在琢磨你说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我昨晚睡得很好,几个星期以来没有这么好好睡过觉了。”

  我一边翻找他的档案,一边坐下来说:“看您今天气色也好很多。您一大早来,是还有什么问题要咨询吗?”

  一般来访者问题解决了,很少有亲自跑来分享结果的,一定还有别的故事。

  老人开口道:“我昨天,一边琢磨着你说的话,一边回忆,我妈妈这辈子其实很不容易。一个农村老太太,养活四个孩子,在那个生活水平不高的年代,让我们四个都去念书,有三个考上了大学。为了让我们上学,她白天种地,晚上织布、纺线,给别人家干活儿,去镇上卖东西,什么苦都吃过。而且她还是小脚,多不容易。不瞒你说,我们三个有两个都评上了院士。我妈妈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老人说到这里,眼圈又红了。

  听到此,我头脑里,那个凶神恶煞的母亲没有了,转而变成了一位深明大义、坚韧耐劳的母亲形象,就像纪录频道里曾放的胡适的母亲,甚至电视剧里孝庄太后的样子。

  我故意问:“我很好奇,昨天你还很生气地描述的一个拿着擀面杖打孩子的母亲,为什么今天就变成了一位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母亲呢?同样一个妈妈,前后描述怎么差这么多呢?我有点凌乱啊。”

  “不是的。”老人家破涕为笑,接着说,“是因为你那句话,她都96岁了,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改变。如果她变了,那就不是我妈妈了。”

  说到这儿,老人又哭了:“这世上,如果连自己亲妈都不能接受的话,我还能容得下谁?骂就骂吧,以后她真要走了,那时我想让她骂我,都不会有机会了。”

  看到他说得这么真切,我也一阵酸楚,接着说:“就像您昨天说的,一个人一个秉性,也许这就是她表达爱的方式。”

  他一边擦眼泪,一边点头:“她从来不骂别人,包括几个儿媳妇、女婿、孙子、孙女,她都不骂,只骂我们几个做儿女的。也许,这就是在她的信念里,爱自己孩子的方式。”

  说到动情之处,老人的眼泪不停地流下来,我知道,这里有对过往的懊悔,也有对未来改变的希望。

  看到差不多了,我试探着问他:“那昨天我们说的,五一假期这几天怎么熬,你想到好办法了?”

  “嗯。”老人擦干眼泪,舒了口气,一边眨着眼一边说,“想好了,看望她,就是要让她高兴,如果骂我她高兴,那就让她骂吧。反正母亲骂儿子天经地义,我就该干吗还干吗。不管她说什么,我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是了。自己的亲妈,就这样了。对!我不再撞墙了。”

  这下轮到我感动了,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一个绿树环绕的大院子里,70多岁的儿子在帮着老母亲干家务,忙里忙外,收拾屋子,洗衣服……一旁90多岁的老母亲跟在儿子后面唠叨。饭做好了,母亲一边骂着儿子,一边端起热气腾腾的大碗吃饭,一旁的儿子听着母亲的话,笑呵呵地坐在对面吃饭,还不忘问老娘饭菜的咸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