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可以上清华

  这是一个被父母抓来的孩子。大二男生,就读于湖北某大学。大一的时候学习成绩还可以,大二第一学期末,成绩出现颠覆性滑坡,挂科5门。父母很着急,趁着放寒假,以去北京旅游为由,将其带到了咨询中心。

  接到这个单子,一看是父母代为填写,我暗暗叫苦,又是一个被动来咨询的,费劲。

  没办法,干咨询这行,就像戏里唱的那样:“垒砌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带着档案夹,拿着笔袋,端着水杯,我走进了咨询室。

  长方形的谈话桌一旁坐着他和他妈妈,对面坐着的应该是他爸爸。打过招呼之后,我坐在了桌子的顶头处。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的信任,来这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我不敢保证,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决定的。所以,接下来的一切都是我们共同尝试的结果。”我先做了一个说明。

  听到这儿,孩子的父母冲我一个劲儿地点头,但那孩子依然在低头玩手机。

  我没有理会他,接着说:“不过我能保证两点。第一,可以让你们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第二,我们的所有谈话内容都是保密的。当然,这也包括,待会儿我要是和他私聊的话,只要他的谈话内容对自己和他人没有危害,我对你们两个也是保密的。”

  这时候,孩子看了我一眼,依旧低下头玩游戏,我能明显感到他的母亲有一些不安,可能是觉得孩子不够礼貌,我用微笑示意她不必在意。

  接下来,我拿出一张纸,说:“在和他谈话之前,我先向你们了解一些关于他成长的情况。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是谁负责带他的?”

  “三岁之前,是我和他奶奶。”妈妈赶紧说。

  “那个时候,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一边记录一边问。

  “不爱说话,特别乖,不像别的孩子那么闹。”

  “后来上了幼儿园呢?”

  “幼儿园也很顺利,他那个时候长得很可爱,幼儿园老师都很喜欢他,经常让他表演节目,还教他弹电子琴。”

  我记下:可爱,老师喜欢,电子琴。我继续问:“小学呢?”

  “小学也挺好的,成绩一直不错。三年级的时候由于他爸爸工作调动,我们转了一次学。”

  “是四年级。”孩子头也不抬地纠正道。

  “哦,对对,是四年级,”妈妈赶紧改正,边看着他,“转学后一段时间,和那边的同学搞不好关系,老师还请家长,我们出面干预过几次,后来总算适应了。对吧?”

  我记下:四年级转学,同学关系,家长干预。我又问:“初中呢?初中是怎么过来的?”

  “初中就很顺利,他也长个儿了,特别懂事,不仅学习好,放学还老帮我们干活。他爸爸经常出差,有时候我礼拜天加班,他一个人在家写完作业,还帮我做饭,真的特别照顾人。周围亲戚长辈们也都夸他。”妈妈一边自豪地说着,一边看着他,“都说,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惯得什么都不干,我们这个可不是,什么活儿都会干。”

  “嗯,”我点头微笑,“确实很难得,会干活,还会做饭。”

  孩子依旧无动于衷。

  我接着问:“那高中呢?”

  “高中成绩一直挺好的,文理分班的时候,我们想让他读文科,但是他自己喜欢理科,也没有怎么劝他,反正他爱好嘛,就学了理科,”说到这儿,他妈妈忽然叹了口气,“他有几个同学,关系比较要好。他们经常在一块儿打球,一块儿吃饭,并相约都考到北京去,以后就在北京闯天下。是这么说的吧?”

  他妈妈一边说,一边看他,他这时变得有些不好意思,冲她甩了甩手:“这些都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

  我记下:北京,又继续问,“后来呢?”

  “后来模拟考试,都还考得挺好,老师们也觉得他上清华肯定没问题,”顿了顿,看孩子没有阻止她,继续说,“可是,就在高考的时候,发挥有些失常,差了20多分,特别可惜。其实按照他平时的成绩,完全没有问题。模拟考试的时候,分数甚至都比清华分数线高。不知道高考的时候怎么了,没有发挥好。”

  看着孩子没有反应,她继续说:“成绩出来后,他就很生气,在家难受了好几天,我们特别怕,不敢刺激他,怕他不去上学,又怕他干出傻事。后来,总算他自己想通了,报了现在这个学校,我们才算松了口气。你不知道那段时间我有多么担心。”

  我一边记录,一边回应:“确实很让人担心,不过,总算他自己想明白了,说明他的思考还是很成熟的。”

  “现在这个学校,虽然不如清华,但也是一流的大学。第一个学期他还挺好的,我们也没有太多在意。可是这个学期不知道怎么了,前几天他们老师打电话的时候,我都懵了。”妈妈明显情绪很激动,“总共7门课,有5门不及格。从小到大,没有过这样的事啊。他也不跟我们沟通,只说,挺好的,不用你们管,我自己能解决。你说让人着急不着急?”

  孩子已经停止了玩手机,但依旧低着头,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

  我记下:5/7,然后继续问:“那您这次带他来,对咨询,或者对我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呢?”

  “我就是希望您能帮我们弄清楚,这孩子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会不会有什么心理方面的疾病,还是有哪些话他不好跟我们讲?”妈妈迫不及待地说道。

  “好的,我只能说尽力。”我一边点头,一边说,“无论他是否上大学,或者他将来干什么工作,你最期待他日后拥有什么样的生活?”

  “哎呀,贾老师,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工作、生活压力多大啊!以前我可能还希望他能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现在,我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快快乐乐的就好。现在的年轻人太辛苦了。”妈妈又说了一长串的话。

  我在纸上记下:平安,顺利,快乐,转向一直不说话的爸爸问道:“作为爸爸,您一直没有说话。我现在有个问题想问您,和别的同龄孩子相比较的话,您觉得自己儿子身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哦,”爸爸迟疑了一下,“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较,我觉得他身上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懂事、自理能力强。是吧?”爸爸边说,边看了一眼妈妈。

  “是。自理能力特别强。大一开学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是爸妈跑前跑后的。他先找到宿舍,让我们俩休息,一个人办各种手续,真的很有能力。”妈妈赶紧补充。

  “我需要向你们了解的信息基本就是这些了,再次感谢你们的信任。”我一边收拾纸和笔,一边看着他们说,“现在我要单独和他谈谈。不过,要说明一下,他接下来和我谈话的内容,只要对他自己和他人没有危害,我不会告诉你们,请你们也不要问我,除非是他要求我告诉你们,你们能做到吗?”

  “好,好,那我们先出去了。”父母起身离开,我把他们带到了等候区,并且嘱咐不要过来偷听,那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