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老年,金色人生

  像边景山这样,热衷于自己事业的超级老人还真的不少。日本就有一位现年100岁的医生日野原重明,退休后反而名声更高的89岁的吉米•卡特总统,83岁的高龄还在金融投资界呼风唤雨的巴菲特以及电影界巨匠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些人都是活得越久越精彩的典范。

  像这样,60岁之后反而让生命大放异彩的人,在现如今变得越来越多了。他们与以往的退休族不同,虽然年龄增长,却更热衷于独立地开拓自己的人生——人们把这样的阶段称之为“黄金一代(Gold Generation)”。他们即便过了退休年纪,也不愿意依赖于政府的体恤金和子女的供养,希望可以自己开拓新的经济活动,享受趣味生活,健康而堂堂正正地迎接自己的人生。同时,这也意味着“黄金革命(Gold Revolution)”的时代已经开始。当然,这个必然趋势的根本基础在于医疗技术的发达。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平均寿命才刚刚过50。然而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现在韩国的实际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所以说,以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的身体状况来看,以前的50岁无疑相当于现在的80岁。

  那么,按照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来看,人们最多能活到多少岁呢?根据法国最长寿记录,法国有一位叫做珍妮•卡门特(Jeanne Calment,1875—1997)的老奶奶,活到了122岁6个月。而且这一高龄化趋势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联合国公布的关于世界百岁老人人口分布调查结果,到了2050年,超过一百岁的老人将会超过300万人。其中,日本将会有95万人,中国47万1千人,美国47万3千人。截止到目前,日本的百岁老人人数已经超过了4万人。

  韩国人的平均寿命趋势:1960年的时候韩国人的平均寿命勉强超过50岁。然而现在,国民的实际平均寿命已超过80岁。从身体状态来看,如今的80岁与过去的50岁大致相同。

  一个普遍高龄化的社会,65岁以上的老人人口占据整个人口的7%~14%,而高龄化社会则是14%~20%,超高龄社会则高达20%以上。韩国目前已经轻松超过了10%的大关。而从普遍高龄化社会进入到高龄化社会的速度又是十分惊人的,由此可推算,韩国将会怎样迅速地迈进高龄化社会。这两个阶段的跨度,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德国用了40年,日本用了24年,而据预测,韩国可能会在不到18年的时间内达成。这一惊人数据说明了韩国高龄人口的急速扩张。加快这一进程的原因有很多,过快的老龄化速度是最重要的原因。随着出生率越来越低,高龄人口死亡率的逐年降低,老龄化的速度必然骤升。

    世界百岁人现象:2050年的时候,全世界超过百岁的老人人数预计将超过300万人。其中,日本为95万人,中国为47万1千人,美国为47万3千人。日本目前的百岁老人人数为4万人。

  以前我并不喜欢革命这个词,觉得一定要推翻什么东西,意味着有悖于自然顺理。但是,“长寿革命”确实是迫在眉睫的。到现在还毫无准备,却要突然面对这些变化的人,一定会惊慌失措。但是,倒也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只要现在开始接受长寿将是一场革命,有勇气彻底地改变以往的想法与行为模式,那么我们都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迎向我们的老年生活。

 

老化是为了生存而发生的变化

  画家伦勃朗一生留下来数不清的自画像,甚至有人称这些作品是“画出来的自传”。他的作品从十几岁一直画到60多岁,记录了人的一生中所有的变化过程,让时间的变化一目了然。也就是说,伦勃朗用自己的画作亲自记录了自己的老化过程。这既是对自我的一种探索,也是对老化的一种正面接受。正是因为他不排斥自己老后的样子,才会提起画笔画出来。

 

适应与成熟的过程

  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老化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一提到衰老,人们的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依赖、疾病、无能、抑郁等消极的一面。不可否认,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身高、体重、肌肉等都渐缩,骨骼变得更加脆弱,运动量减少,记忆力减退。这些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远不是老年生活的全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接受这个状况以及如何改变我们的意识。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瞬间开始就在慢慢变老。我们的一辈子都是在向着衰老极速狂奔。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死去”的过程,而是“适应”的过程。不是衰退,是“成熟的”的过程。人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成熟。所以,即便慢慢衰老,也并不应该自暴自弃。不要因为老了,就觉得应该被淘汰了,应该被“更新换代”。放弃这种“替换法则(Replace Principle)”,转而应该抱持的是“修缮法则(Restore Principle)”。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地验证了细胞的“集团”——生命组织是具有复原可能性的,也就是说生命组织的基本单位——细胞,并不会被替换,而是会通过修缮变得更加年轻。由此可见,衰老的过程是完全可以延缓的。“复原”与“变化”便是其方法。

  复原的真正意义在于——修缮的法则。它要求的是人们对于机体恢复抱有绝不动摇的信心以及决意改变所有生活习惯的决心。拒绝被替换,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修复自身,是对生命尊严的一种守护。或者说,变化的起点在于积极地接受。接受变化的态度,是为了让你的人生更加合理地适应姿态,将让你对衰老、老年、长寿、死亡等命题产生全新的认识。所以说,只要能够抱有积极的心态以及不怕改变的决心,我们完全有可能一直处在“年轻”的状态。

 

衰老细胞与年轻细胞

  继开始做老化研究,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是不是真的老了就一无是处,就等着死了?”我甚至怀疑,也许衰老的来临,不过是为了我们更顺利地死去。为了证明我的这个想法,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也就是给年轻细胞与衰老细胞同样的刺激,然后观察这二者的反应。我们尝试过照射紫外线、添加化学物质等各式各样的实验。

  一开始,在进行低强度刺激的实验的时候,年轻的细胞有所反应;但衰老细胞无反应。但令人吃惊的是,当我们进行高强度刺激的时候,年轻细胞很多在有所反应之后纷纷死掉,而衰老细胞虽然反应程度低,但是却最终存活。之后我们又在个体水平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在一个向小白鼠腹腔内投入毒性化学物质,然后观察其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实验中,年轻老鼠的肝细胞死亡程度远高于老老鼠。

  我当时对于这样的实验结果感到很吃惊,甚至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实验过程中弄错了什么,所以在之后的两年内一直在反复做这个实验。但每次见到的都是一样的。这项研究成果,彻底颠覆了以往科学界对于衰老的概念。老化,不一定是死亡的预演。老化的细胞与老化的生物体在遭遇外界强刺激时所激发出来的高度的生存能力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