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重要的感觉

  疼痛,是一种非常个人的感觉,因为这种感觉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身体感到疼痛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很痛苦。不想吃东西,不想运动,也不愿意见人。身体疼痛的时候,人们会深感于“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的事实。而人之所以有的时候会变得利己,也是因为所有的疼痛与难过最终都只能一个人背负。

  但是,从生命体的保护层面来说,我们必须一个人承担的“疼痛”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保护功能。因为,当我们的内部或外部受到攻击的时候,疼痛也就是痛感,会向我们预警我们的身体所受到的伤害。比如说,当我们生病或受伤的时候,我们通过疼痛来感知到人体的“异常”,进而才能对症下药地采取措施。所以,疼痛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警报体系中的核心要素,虽然并不如“高兴”这种感觉受人欢迎,但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们的身体唯有自己守护

  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需要经历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最需要也是最值得我们守护的,便是健康。金钱是必要的,爱情也要有,工作也很重要,但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便是健康。但是,忙碌的人们却往往忽视健康的可贵。直到病魔入侵,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在经历了痛彻心扉的疼痛之后,方才能领悟到健康的可贵。就像我们虽然每天都要不停地呼吸,却从来不会意识到氧气的可贵一样,人们也总是很容易遗忘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遇到空气污染、水源污染,或者干涸的沙漠的时候,才会意识到空气、水,这些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事物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强调,在你健康的时候守护住健康。我们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健康状态过于自信,总觉得自己会一直这么健康下去,我有时真的很疑惑,到底这种盲目的自信从何而来?

  还有一些人,他们觉得守护健康就是为了家人,为了朋友,为了不给周遭的人添麻烦的利他行为。但是,说到根本上,健康到底是为了谁呢?当然是为了自己。作为一个人,守护健康是我们维持生命,对生命负责的基本义务。竭尽全力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个个体在一生中最应尽的义务,也是作为一个人理应要做的事。所以,谁又会责怪一个努力维护健康的人呢?健康的主人是“我自己”,所以健康与否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我自己”。出生也许有顺序,但死亡并无顺序。健康也同样,失去钱财是“小失”,失去健康才是“失去全部”。躺在病床上活过100岁并不是真正的长寿,在健康的基础上、守住生活品质的基础上活得长久,才是真正的长寿。

 

对健康抱有更多自信

  生命,具有绝对性与一次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人死不可复生,这里绝对没有妥协与通融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生命体才为了守护生命而设置重重安全设施,以抵挡物理与生物方面的各种毒性刺激。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来说,我们的人体会自动阻隔与这些物质的接触与吸收,自动解毒,最后以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破裂的伤口会通过血小板自动凝固止血;对于病原性微生物也通过免疫功能即刻抵抗。

  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相信人体的这种高效的“生命保护系统”,反而更倾向于依赖外界的力量。在这里,我们最需要反省的就是药物的滥用。韩国国民一旦身体感到一点不舒服,为了求得心理安慰,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始吃药。而说到这个药,还并不是从医院获得正规诊断之后开出的处方药,而是不知从什么渠道购得的“神药”。

  但是,是药三分毒,药物会影响生物体正常的代谢过程,而且超过一定的量便会对生命体形成毒害。误服药物会损害细胞的内部结构,带来机能性损伤,从而成为引起各种疾病的要因。古往今来,人们已经反复论证过——最好的药,就是食物。所以,当下我们最需要做的是立刻停止滥用药物,同时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只要能持之以恒,我们都不再需要依赖药物,便可以恢复健康。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拥有很多保护装置以时时刻刻守护我们的健康,也需要具备随时对抗外界刺激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信心。为了更好地滋养和增强人体内各个“保护设施”的功能,我们只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营养摄取和适当的运动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即可。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持续抱有乐观的信心了。

 

长寿 ,可以减少医疗费

  关于老化这件事,有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日本老化研究机构的代表——东京老人综合研究所,曾进行过一项历时30年的老化综合观察。作为其中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977年的70岁老人的健康状态与2007年的87岁老人的健康状态相类似。这个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代的变化,高龄人群的健康状态也随着营养、医疗、社会安全措施、以及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努力而得到了显著的好转。这一结果也再一次印证了高龄老人的健康状态正在逐年变好 。而与此同时,美国也有研究报告指出,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健康老人的增加率比病障老人的增加率高出很多,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在这方面的医疗费支出以及社会福祉支援经费的增长将比现在有所减少。

 

老了,不代表病怏怏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高疾病率十分担忧。但是这种杞人忧天的预想,早已被美国老化研究所所进行的老化综合观察研究彻底推翻。这个研究所公布了一个惊人的研究结果,那就是在今后的高龄社会中,疾病患有率将显著低于我们所预想的。也就是说,虽然此前社会总体都预测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相应年龄层的疾病患有率将随着年龄的增加一同增加,但实际并不如此。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等疾病的发病率将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测值。根据很多实际调查研究,整个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因为高龄化的到来,而出现疾病增加的现象,只显示死亡前的疾病率有所增加。杰姆斯•普里斯(James Pulis)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疾病压缩”现象。也就是说,患病率在高龄社会中并没有因为人口的增加而有所上升,而唯有在生命最后阶段,发病率才会有所上升。这说明,进入高龄社会之后,疾病发病率并不是随着

  但是,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的老化综合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龄化社会中的疾病患有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通过这个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上了岁数未必就一定会生病。

  年纪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而是只局限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又或者可以理解为,它的频率会有所减少。也就是说,未来高龄社会的医疗费支出会比预计值降低很多。所以说,之前声称随着高龄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疾病患有率会成比例增加的预测性言论,是不可靠的。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并不见得身体老了,就一定会生病。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以年岁渐长为缘由而禁锢自己的身体与心灵的话,身心势必会变得越来越不舒服,也会越感生命的不公平与孤寂。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浑身都有病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至少,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抱有自信,只要通过努力,身体的疼痛与心灵的孤独总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