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家乡巨变 —— 我亲历的变革
我的家乡地处肥城市孙伯镇岈山村,与东平县毗邻,是一个山石嶙峋、沟壑纵横的纯山村。全村现有住户150户,800人,党员45人。曾经吃水和行路难、环境脏乱差、经济收入低的岈山村,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发 ...
一张全家像背后的故事
在我兄妹几个家里,都珍藏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中,父母神态安详,笑容可掬,八子一女众星拱月般簇拥在他们的身旁,前头蹲着的是他们的孙子、孙女,后边凳子上站着的是儿媳妇们,老老少少二三十口,个个衣服平展整齐, ...
三代人心中的“三农图”
——从闻喜县农村改革四十年看到的作者:文振西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曾在县政府分管过一段农业的40后老干部,有缘同在全国最早搞包产到户的50后老农民孙炳新,以及成功创建山西省示范合作社的 ...
难忘那年的“回家之旅”
这些天,街头巷尾、大街小巷的人,都在围绕着“改革开放四十年”这一热门话题,忆往昔、比今朝、话发展、谈变化。我想,咱一个年迈七旬的耄耋老人了,能说点啥呀!想了想,就从亲身经历过的最难忘的一件事说起吧—— ...
“满桌香”飘出的感念
一滴水可以映射阳光,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逐步提升也可以见证社会变革的美好。以我一个南方人在太原工作生活了40年的亲历体验,感受到了我们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带给人民大众的幸福多多。1977年8月,我从广东 ...
后补彩礼
一天我到东厢房去找东西时,又一次看到摆放在墙角处的那台青岛牌缝纫机。我望着那台已闲置了十七八年的缝纫机不禁感慨万千,那台缝纫的往事都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结婚时,当时社会上时兴“手表 ...
过河
每天清晨,我都要到滨河公园走走,沿着长满垂柳的河畔,听听鸟叫,看看湖中游弋的水鸟野鸭。每次踏上滨河大桥,都要依栏远望,感慨万千。四座气势恢宏的大桥像一道道彩虹贯穿南北,桥两旁的汉白玉栏杆像一排排卫士守 ...
繁峙滹沱河巨变
繁峙县地处晋东北,是山西的东大门。东扼平型关,西控雁门关,北依北岳恒山,南抵佛教圣地五台山。东北高、西南低,中部为滹沱河谷底,呈“两山夹一川”之势。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横涧乡乔儿沟村,自东向西贯 ...
伴着“幸福电视”走过的幸福日子
1983年,我家“四喜临门”——在那年高考中,我的弟弟被北京大学录取,爱人的弟弟也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金秋九月,当弟弟与小叔各自踏上东去与西行的列车,驶向那两座高等学府时,我和爱人的婚事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 ...
北京的绿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房山县任县委书记。1983年7月10日,胡耀邦总书记到房山云居寺视察,当看到嘉庆皇帝的诗碑上写着:“信马陟坡陀,回首林烟漠”时,感慨地说:“我回首看不到林烟漠啦,见到的净是石头嘛!你们要 ...
我是城里人
记得是九三年左右,单位一位同事手术住院,我去医院探视陪护。病房里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农村老大爷,不知不觉就成了唠嗑的伙伴。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你们上班的有工资,单位还可以分房子,可 ...
诗四首
赞——热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杨圣福 孟瑞琴(2018.8.9)真理标准实践验,三中全会明路点;改革开放四十年,翻天覆地富强安。 市场经济大改变,生活票证全靠边;超市网购任其选,往医行乐社保险。 ...
乐享夕阳
我和我的家庭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大政方针贯彻实施的直接受益者。工作上台阶,生活步步高!知足感恩,心情舒畅,开心快乐,心存无限感激,天天萦绕脑际。简述如下,以表衷心。首先,给我去掉了两个思想生活上的大包袱 ...
巨变,我亲历的马鞍山改革开放的40年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沧桑巨变。中国航天,中国超算,中国天眼,中国高铁,中国深探,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速度,一连串的中国奇迹,让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进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声音,世人倾听,中国元 ...
我看改革开放四十年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就那么一刹那,仿佛一眨眼的工夫,但对于古老的中华民族来说,却是一个值得国人和世界铭记的四十年。1978年12月18日,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古老的中 ...
家乡巨变
用巨变来形容老家40年的变化,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老家位于沂河主要源头之一的徐家庄河中游,处在沂蒙山腹地。这里山多,但不高,全是山岭沟壑,很少有平坦的地方。老家的村子叫于家石沟,就在小河北边的斜坡上, ...
36岁,终圆大学梦
1966年,我高中毕业,赶上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丧失了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1977年,在动乱结束,拨乱反正的背景下,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当时,我虽然已过而立之年,却毅然决然,踌躇满志地踏进了考场, ...
亲历改革40年——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市场经济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推动云南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云南和平解放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近30年时间里,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云南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各条战线都取得了 ...
从黑板到白板——老干部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从新学校出来,家长们都由衷感叹:“教育变化实在太大了,孩子们真幸福!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和我们上学时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教室里都是一色的黑板,现如今,不管是城区还是乡镇学校,都是这样的电子白板!” ...
淄河的桥——改革开放40年之变迁
建国初期,淄川东南部山区受高山的阻挡和淄河的阻隔,交通闭塞,没有公路,不通汽车。老百姓到淄川,只能爬黑山的唯一通道“九峪、十八盘”,物产靠人背、肩挑、牲口驮,吃尽了交通不便的苦头。淄河古称淄水,清代改 ...
第一页
<
26
27
28
29
30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