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教育妇女儿童工作成绩突出
我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和妇女儿童工作的变化深有感触。改革开放前,我在淄博十四中(龙泉)工作。那时,教育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学校破旧,教师思想不稳定,生活水平很低。有的教师买高价粮吃,衣服就盛在龙泉出的大 ...
改革开放40年我家住房的变化
日月如梭,时光荏苒,改革开放瞬间40年,我家住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家住房从一间平房到两间平房,再到多层2室1—2厅楼房,又到小高层3室2厅的电梯楼房;地面由土地面到水泥、大理石地板、木质地板等地面;内装修、家 ...
庄稼:记忆、表达与嬗变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虽然住在县城,多年来,我却一直关注着庄稼的丰歉。我有散步的习惯。但是,我散步时又不愿意像大多数人一样,绕着社区附近的沁园湖一圈一圈地转。于是,我就从沁园一侧向南去,沿着河边小路往城外走。约有二十多分钟 ...
黄河岸边是家乡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我听到这优美悦耳的歌声,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我那美丽可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古老的黄河西岸。我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从小喝着黄河水,是黄河这条母亲河养育了我 ...
记忆中的“摇把子”电话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打我记事起,我们村就有一个供销社,经销日用百货等。供销社有一部“黑老虎”式的“摇把子”电话,村里的人有什么事需要对外联系,都跑到供销社里打电话。因我父亲在20余里外的马集公社粮所工作,我和母亲便成了到供 ...
改革开放初期齐河农村改革见闻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20世纪80年代前,农村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核算体制。因统的过死,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队长敲钟,社员出工”,“上工一窝风,坐下一个坑”,社员干活打呼隆,出工不出力,干多干少一个样 ...
我亲历的改革——40年风雨里程,看水利巨变
我今年88周岁,建国前参加工作。我目睹经历了新中国从成立到发展,然后逐步走向繁荣昌盛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
重生
中央电视台曾经特别制作了一档节目,名叫《“生”于1977》。看过之后,无限感慨。是啊,像我们这样被称作“77、78”群体的人,是1977年使我们获得了新的人生,是改革开放开启了我们人生新的旅程。 &nb ...
在市场浪潮中坚定地迎接挑战
王子林是位离休干部,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老专家。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技术特别是猪种培育领域大放异彩,这与他坚定地迎接一次次挑战是分不开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国外猪种的大量涌入,本 ...
濮公山今昔
濮公山古称浮光山,是大别山的余脉。它坐落在息县城南五里的淮河之畔,因濮公道人悬壶济世惠及乡里而得名,以司马光、王安石的登临和苏轼题“东南第一峰”而闻名遐迩。它矗立于辽阔的黄淮大平原边缘,独一无二,得天 ...
四十年巨变给我的惊叹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过去,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让人惊叹。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在我的眼里和心上,随便点击一下,就能点出几个惊叹:惊叹一 ...
改革带来好时光
《走进新时代》中的歌词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如今我们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勇往直前强起来。这是中国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国人民的心 ...
我家三代人都圆了住楼房的梦
斗转星移,改革开放转瞬间40年,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我家三代人40年那些住房的往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岁月的年轮刻下了我家三代人40年走过来那些有苦有甜的住房轨迹,令我久久难忘。 我今年83岁,是一名 ...
吃粮烧草的变迁
我生长在农村,读完高中,1964年在村任民办教师,七十年代末经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八十年代调入县城中学。从童年至老年,全程经历了农业集体化与改革开放两个历史阶段,时间漫长、往事万千,其中吃粮与烧草的变迁印记 ...
交响曲:行之绿、居之高、购之欲(组诗)
(一)着绿伴春行——致电动公交车 一道美丽风景,你闪亮城市眼球一股新鲜血液,你脉跳着新动能我是101路,从“幸福家园”出发我是227路,“健康广场站到啦!”我是318路,行进在新世纪大道上一辆辆,从南向北一 ...
从借钱到致富
1978年,我经考试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有幸成为尊师重教号召的首批受益者。那年月,村里出了个“公家人”是件大喜事。整个村庄为此轰动,乡亲们纷纷来祝贺,递烟、分糖、倒茶,迎来送往这些待客之道都由我过去 ...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借助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动物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透露出来了,这份 ...
沧海横渡,只为心中那艘船
2018,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年。如果说,中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那么正是亲历这段历史的造船人为它描绘了斑斓的色彩;如果说,中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首气势磅礴的乐章,那么正是亲 ...
路的变迁
“若要富先修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古往今来,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道路可以影响一处族群的进化进程;道路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道路可以影响一方人民的生活质量。千百年来,人们期盼有条方便快捷的道 ...
“退役”水缸派上新用场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缺乏食物,甚至处于少光、短电、断火的状态,也许还能继续活上几周或若干年,但人如果没有水,却只能苟活几天时间。故此,我小时候常听外婆说:“宁缺一天米,不缺一 ...
第一页
<
28
29
30
31
32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