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从摇把电话机到智能手机
第一次接触电话机是在西王乡政府。那时,我才17岁,刚分配到西王小学任教。一天,薛联斌校长让我到乡政府给县委文教部打个电话,问一下校长开会的准确时间。我说:“我还没有见过电话机呢!”他说:“就是一个黑色方 ...
难忘的汇款单
20年前,邮局汇款是一种常见的汇款方式,不像现在可以到银行打款,甚至可以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宝转账,显得更便捷、更快速。但是在那个年代里,邮局汇款虽不是唯一的途径,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得那一年,我以优 ...
搬家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算太长,也不短。回望40年,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住房条件的改善,最难忘的记忆是数次搬家的经历。1986年7月,我参加工作。报到后单位安排住单身宿舍。一间宿舍十几平米, ...
国球誉全球,我最爱乒乓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这样一位乒乓“达人”,他爱打球,也爱写球,被媒体誉为“乒坛活字典”“宣传国球的有功之臣”,被江苏省、镇江市乒协授予“优秀贡献奖”,获评镇江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镇江市群众体育 ...
越来越美的乡村
江苏句容城南十公里,位于二圣集镇与赤山湖之间,有一个村庄叫新塘冲村。句容市总工会退休干部夏道富的老家就在这个村,改革开放40年来,他亲眼目睹了老家的巨大变化,乡下老家的那些人和事,常常浮现在脑海中。家乡 ...
振奋人心的镇江京口“两路”改造史
历史上,镇江东郊有两条路。一是镇澄路,东门广场至原丹徒镇,约4.5公里。二十世纪前后,实际上就已经充当了城市市政道路的重要角色。但道路狭窄、路面坑坑洼洼、各种杆线横七竖八、路面高差达三十米以上。由于上、下 ...
我眼中的马鞍山巨变
我是2004年退休的普通教师。改革开放四十年,我没有能为改革开放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我参与了改革开放,我见证了马鞍山市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我欣慰、我骄傲、我自豪。我见证了马鞍山市通往全国的交通巨大变化 ...
我的老市区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艳阳天,我兴致勃勃走出家门,前往我工作过的老市区。我走过跃进桥,穿过宁芜路,来到幸福路,这条路可是大跃进年代毛主席走过的路。迎面而来的是一幢幢高耸漂亮的居民住宅楼,这让我想起40多年前 ...
迈出浙江家庭联产承包第一步
10月19日,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狄家村大片稻田已泛起金黄,精致的农家楼房错落有致,村口门楼上醒目的大字显示着这片土地的不寻常——浙江省联产承包第一村。今年85岁的宋忠孝讲起了那些年的故事。1979年,长兴县长城 ...
新泰县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邓小平复出后自告奋勇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国科技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
首届泰山国际登山节亲历记
2018年9月6日,第三十二届泰山国际登山节隆重开幕。回想1987年,我任泰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分管泰山、城建等工作,亲历了泰安改革开放史上重要事件——举办首届泰山国际登山节,当时称泰山国际登山活动。
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职工大学
我长期做农村工作,深知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要有较快发展持续发展,走向大发展.必须从提高农村干部、农民的文化素质入手。发展社队企业(后改称乡镇企业)最缺的就是有知识的人才。当时最流行的口号就是从城市引进 ...
我看改革开放40年的教育变迁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教育战线,描绘了当代教育发展进步的壮美画卷。回顾人生40年,日月如梭,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孩从师范学校 ...
淄河的桥——改革开放40年之变迁
建国初期,淄川东南部山区受高山的阻挡和淄河的阻隔,交通闭塞,没有公路,不通汽车。老百姓到淄川,只能爬黑山的唯一通道“九峪、十八盘”,物产靠人背、肩挑、牲口驮,吃尽了交通不便的苦头。淄河古称淄水,清代改 ...
茅山老区的扶贫之路
很多人都知道,茅山老区是全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是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革命的圣地。但因为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局限,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改革开放前可谓“镇弱村贫人穷”。
山乡巨变
镇罗营镇是北京市平谷区最北部的一个深山小镇。曾是平谷区有名的贫困乡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年,镇罗营镇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如今,过去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花果山;狭窄的土石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油漆路;好多 ...
一位矿工的喜事
前不久,张岩松因为买轿车的事和结发40多年的老伴发生了口角。张岩松执意要买,老伴坚决不让买。由于老伴掌控家里的“财政大权”,张岩松一气之下,就到黑龙江大庆农村弟弟家里住了一个多月。张岩松是一名井下采煤工 ...
温饱已达 小康不远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世事变化,就像一面镜子,映照了时代的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让我们中国人振奋不已。耄耋之年的我,真真切切地经历和感受着改革开放40年赢来的丰硕成果。经济富裕,生活 ...
改革四十年 发展四十载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这座城市中的322地质队走过的路。我将要记录322地质队对马鞍山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虽然,谈不上惊天动地,但没人会否认,这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不会忘记,马鞍山 ...
日新月异,我经历了马鞍山电视台的发展历程
小时候,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记忆犹新,主人公李侠夫妇忠诚党的革命事业,勇敢、机智的为党工作,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颂歌,真没想到,长大后我也被分配到马鞍山电视台,从事了新中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并有幸亲 ...
第一页
<
30
31
32
33
34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