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金秋
李连庆:从毛泽东警卫员到造福乡里的“牛司令”
83岁的李连庆在他的养牛场门口挂了面五星红旗,旁边墙上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在他办公室中央,挂着毛主席画像。看到这些,人们或许可以感受到一丝曾经是毛主席警卫员的气息。2008年,他只身回老家办起牛场, ...
沉船事故背后:敲响老年旅游安全警钟
2015年6月1日晚,客轮“东方之星”在湖北监利大马洲水道倾覆。事故迄今已造成442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老人。这场灾难带来的不仅是对内河航运敲响了安全警钟,也对日渐火爆的老年旅游提出了安全警醒。 中国已进入老 ...
沧桑变迁镇海楼
到过福州的人,都会知道镇海楼。这座雄伟的建筑物屹立在城市背部的屏山之巅,卓尔不群宛如海滨卫士一般。其600多年来的历史,正是福州历史的写照。 明代,东南重镇福州时有倭寇侵袭,当时的福州虽为一省之中枢,但城 ...
八零后指导员曹德锋
我到过很多次日喀则,却从未走到樟木。 樟木是日喀则边境的一个小镇,与尼泊尔接壤,也是个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海拔只有2300米,青山绿水,完全不像西藏高原。我从日喀则一到樟木,呼吸就顺畅了,脑子就清醒了。难怪 ...
“蚁贪”惊动高层
一个人口不足30万的边陲小城,一个团场基层连长,短短四年间,竟84次收受贿赂100多万元,平均每天受贿近800元——2014年7月的一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市检察院(以下简称阿拉尔市检察院)收到了一封通过最高人民检 ...
本期封面
中国养老住宅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产业开始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朝阳产业”,而其中作为养老产业“载体”的养老住宅这一环节则成为了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养老住宅市场正处于加速发展态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
幸福是最大的深刻
我曾在《花园里的几棵树》里特地写到过我楼下的那一株无花果树:“无花果是最爽快又最痴心的树了。天气稍稍暖起来一点,她就迫不及待地撑开了自己,而且一长就那么大,大脸盘、大嘴唇、大嗓门,毫无身段可言,虽也会 ...
为了黄土地上麦浪滚滚 ——记铜川市印台区农业局原总农艺师、小麦育种专家王长春
67岁的王长春儒雅、温和,初次见面难以将他与条件相对恶劣的农业科学联系在一起,你倒觉得他更像常年在实验室忙碌的从事化学或物理研究的科学家,但他真真切切是位优秀的农业科学家,名满三秦。 爱钻研是成就事业的 ...
蓑衣匠
蓑衣斗笠曾是农民田间劳动最主要的雨具。农家的屋前总是挂着一两件蓑衣。记忆里故乡的风雨中,父老乡亲们穿蓑衣戴斗笠,冒着雨在田里或耕耘或插秧或施肥治虫……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是年年岁岁都会有的。 蓑衣是用 ...
热斯坦巷早晨
不是我——是他们,在库车热斯坦巷的早晨醒来,穿过麻扎的阳光斜照进巷子,照在那些踮起脚尖便能望见的低矮房顶。拉客的毛驴车摇着响铃走过。最早迎着暗红曙色开门的阿依大妈,看见巷子里多少年不变的土路上,站着一 ...
过继惹风波,孝心得回报
照料亲生父母,“侄子”一片孝心 家住辽宁省法库县五台子镇的王学武夫妇前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连生了四个女儿,却没有儿子。1970年,王学武与哥哥王学文商量,将王学文家1岁的小儿子王立新过继给自己。所以,王立新 ...
“邻里互助组”汇成大家庭快乐养老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比例的5倍,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49.7%的老年人为空巢老人,这些空巢老人的养老成了社会一大民生问题。 上海普陀区曹阳新村街道桂阳园小区老人比例占全 ...
本期封面
自助游发生纠纷如何维权
自助游以其绿色、自由、经济等特点而成为老年“驴友”一族的首选,但如果发生纠纷,责任如何划分、损失怎样补偿,却也需要法律作为保障。目前自助游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以旅行社为依托的自助游服务、户外运动俱乐部发 ...
永远的骡马市
头一回听到骡马市,竟然很惊讶。原因很直白,城里怎么会有以骡马命名的地方呢?问父亲,父亲说不清,只说人家就都那么叫着。问村里大人,进过骡马市或没去过骡马市的人也都说不清渊源,也如父亲一样回答,自古就这么 ...
西安地下情报人员二三事
在西安市莲湖区教场门路北的二王巷内,有一处看起来十分普通的院落,从1942年起,这里曾是我党领导下的秘密机关和交通站,直到1949年西安解放。它是陕北党中央通往国统区的第一站点,也是秘密物资运输、情报传递和人 ...
每一棵麦穗里都有黄金
月底,适逢姑妈的66岁寿辰,远在广州工作的慧儿表妹和她的未婚夫也赶了过来。晚饭后,趁男人们闲聊的空隙,我邀慧儿到户外散步。轻挽着慧儿的手臂,我有点嫉妒地对她说:“妹妹的运气真好,不但找到一份好工作,还寻 ...
古稀老人自创“家庭成员以房养老”
如今,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面临着我国老龄人口总量世界第一、老龄化发展速度世界第一的艰巨挑战,养老已成为许多家庭的负担。尤其是孤寡老人,膝下无子女,不仅生活不便,遇到头疼脑热,床前无人照顾,更感心 ...
翻译家许渊冲:中国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
对于94岁高龄的许渊冲而言,时间似乎是他最好的朋友,只夺去他的听力和牙齿,并将这位岁月老去、精神依然不老的翻译家推向学术丰收。日前,“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首次颁给亚洲翻译家,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中国。94岁 ...
第一页
<
8
9
10
11
12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