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老人世界
沙博理:用一生书写中国
98岁高龄的沙博理是伴随着新中国走过一个甲子的为数不多的外国专家之一。而几乎每一个去采访他的人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您留在中国半个多世纪?他回答:“初来中国,她贫穷落后,人民身体素质差,精神低落 ...
红色谍王佐尔格和他的“拉姆泽依”情报组
如同一把锋锐的尖刀,佐尔格与他率领的“拉姆泽依”情报组不露锋芒地插入敌人心脏,在其核心地带活跃了十年左右,为苏联传递了无数件珍贵情报。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佐尔格拯救了苏联,为苏联在二战中作出重大战 ...
亲情“间谍”虎视眈眈,母爱霉变泯灭人伦
湖南古董收藏界名流马石军莫名失踪,引发了他的妻子、儿子、妹妹之间的相互猜疑。而躲在幕后的真凶竟是马石军视若己出的亲侄子马方——他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恩重如山的叔叔……更令人震惊的是,马方一步步接近叔叔 ...
遵化铁画,三百年传承不息
2008年,河北唐山遵化市的铁画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画这一古老的画种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遵化铁画,又叫铁花,是满族人铁制工艺美术品,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遵化铁画的创始人,也就是第一代 ...
本期封面
全国离退休干部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
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决定: 在全国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
孟庆吉“二进”测量班
廊坊市交通局工程一处测量班班长孟庆吉,在路桥工地风风雨雨摸爬滚打了28年,测量工作做得扎实细致。2012年6月,孟庆吉刚办完内退手续,在家还没歇上几天,处领导电话一请,他又乐颠颠地跑到了密涿支线102高速路面建 ...
我国古代怎样选拔人才
我国古代选拔人才,自原始社会即有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情况各不同。自隋以来,选拔官员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为吏部,掌管铨举与考绩。历代正史上,自《新唐书》《旧唐书》以下至《明史》 ...
萧太后的爱情
小时候听评书《杨家将》,对里面那个阴险凶狠的萧太后深恶痛绝。近日漫翻辽史,才知道萧太后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承天皇太后,她不仅高瞻远瞩,治国有方,还与汉臣韩德让演绎了一场长达41载的旷世情缘。萧太后原 ...
椽笔花开三友笑——我珍藏的一幅书画长卷
书画收藏非我强项,但对于心仪之作从不会放过,而且会倍加珍重。张守中先生是我的老同事、老朋友,更是我敬重的一位学者型书法家,对他的片纸只字我无不珍惜。近期我把近十多年来所存他的书画作品请人装裱成一幅长卷 ...
东北大妈和她的“唠嗑俱乐部” ...
东北大妈进城:日子好了,开心少了“在农村习惯了没事时找人唠嗑,张家长李家短,一晃时间就过去了,心里别提多自在了。可自从进城后就不一样了,这里到处是车,到处是高楼,看着挺好,其实不舒坦。”说起自己在城里 ...
警察刘杰的温情故事
为残疾夫妻补办婚礼1964年11月,刘杰出生于吉林省长白县佳在水村。他父亲是村小学校长,母亲是这所小学的教师。小学期间,妈妈一直是刘杰的班主任。后来,妈妈生下弟弟后,父亲又是刘杰班级的代课教师。家里家外,刘 ...
孙桂琴:100多条红领巾背后的故事
孙桂琴,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1953年3月出生于辽宁抚顺,198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历任沈阳军区某团通讯员、政工干部,沈阳军区总医院输血科医生、副主任医师(副军级)。今天,忆及与雷锋接触的点滴,她依旧激动 ...
老有所思 老有所悟 ...
我生于1940年,转眼来到人世间已是第73个年头了。时光荏苒,感慨良多。我的童年,是在北京西郊永定河畔的一个小村庄度过的。7岁开始上学,在本村念初小(1至4年级),继而到外村去念高小(5至6年级)和中学(初、高中 ...
本期封面
杭州桂雨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仙吕洞·望海潮》,极写钱塘(杭州)的美丽繁华,其中有句曰:“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里的重湖是指西湖,说湖周有隐隐青山,秋天的湖边有飘香的桂树,湖中有弥望无边的荷花 ...
苏轼悲凉赴定州
苏轼(1036~1101年)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为官多年不得志,屡屡被贬。宋哲宗元祜八年(1093年)被贬定州(今河北定州市)任知州。他在定州任上虽短短八个月,却留下了大批文化遗产。苏轼未到定州,悲 ...
乡村的石碾
在老家,石头碾子就像大街上的柴火垛一样随处可见。没有碾房,就那么露天放着,对视日月星辰,承受阳光雨露,感受乡野风情。碾盘平展,铺陈着属于乡村的日日夜夜;碾砣圆滑,轧着属于乡村的寻常情节;而那根高高耸立 ...
瞿秋白与共产国际
瞿秋白的一生,大起大落,带有明显的悲剧色彩。这种悲剧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书生性格难以适应政治场上的云谲波诡。但与此同时,天生具有多愁善感的文学家气质的瞿秋白,之所以会牺牲他在文学方面的天赋,跻 ...
厉以宁:一生治学只计耕耘不问收
说起厉以宁在经济学上的成就,就不得不说到“股份制”。在第二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09)的学术民主投票表决中,以厉以宁为主要贡献人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获得赞成票第一名。这表明了经济学界对这一理论 ...
第一页
<
2
3
4
5
6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