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0周年
征文
书画展
活动公告
[征文]
一支自来水笔
前一响,我突然间碰到了六十年前的一位老同学,他如今已和我一样虽不怎么老态龙钟,但他那代表沧桑岁月的额头有许多许多层叠的皱纹,两眼角的鱼尾纹也特别亮眼。我们两也都已是将近八十岁的人了,若没有这次的突然遇 ...
[征文]
在我入党的日子里
我是辽宁海城人,于1948年2月参加革命的,时年20岁。1950年2月入党,那时我在新华书店辽东分店(以下简称省店)当视导员。省店派我负责柳河、靖宇、抚松、长白四县(当时为辽东省所辖,1954年划归吉林省)书店的接收 ...
[征文]
继承先烈志 让党旗永远高高飘扬
1981年4月,时任四川省奉节师范学校校长的老战友陈汉书给我来信,说他正在整理彭咏梧、江竹筠两位烈士的事迹,要我写这两位烈士在“青莲暴动”中的回忆录寄给他。我当时还未离休,在福山一中担任高中文科毕业班的语文 ...
[征文]
两上“抗大”的红色情缘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今天,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当年这首雄浑悲壮的《抗大校歌》再一次回响耳际,我徐徐翻开尘封多年的发黄 ...
[征文]
“植树”支书高志叔
老家村里的党支书因为多年来一直号召鼓励并积极带领本村的兄弟爷们植树造林,而且卓有成效,闻名遐迩,所以连村里的姊妹娘们和毛蛋孩子们也跟着一起叫他“植树”支书。而他真正的大名叫郑高志。虽然比我还小四五岁, ...
[征文]
在我入党的日子里
我是辽宁海城人,于1948年2月参加革命的,时年20岁。1950年2月入党,那时我在新华书店辽东分店(以下简称省店)当视导员。省店派我负责柳河、靖宇、抚松、长白四县(当时为辽东省所辖,1954年划归吉林省)书店的接收 ...
[征文]
几代都唱同首歌
一、 童年母亲教我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的童年是受爱党爱国教育的。记得那时母亲是村里妇救会的人,每天要带我到村头站岗、放哨。母亲教我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时的我身材瘦 ...
[征文]
回顾教学生涯 见证祖国变化
日月穿梭,时光荏苒。40年的教学生涯一晃而过,回首自己走过的从教之路,给我最大感触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力度之大。我从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的视角见证了祖国教育发展的巨变,每当回顾过去,胸臆间总是充满 ...
[征文]
我的红色眼镜
1956年8月,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乳山县港里区农技站工作。 当时,我心里燃烧着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心想,党把我这个农村孩子培养成为国家干部,在学校念书,国家不但供给生活费,每月还发几元钱的助学金。毕业后国 ...
[征文]
党给了我二次生命
做为共产党员,我永远爱党;做为国家干部,我永远和党心连心,永远和党同呼吸、共命运;因为我不仅仅是党培养的国家干部,党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出生在农村,由于家境贫寒,无法念初中,两次考上初中都因经济困难 ...
[征文]
何计征程坎坷辛 永远跟党不变心
走进军校 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翻天覆地的年代。这一年的4月23日凌晨,青阳解放了。人们欢呼雀跃、欢声雷动,我们这些在池州师范读书的青年学子,更是热血沸腾,心潮膨拜。何去何从?对我们每个青年都面临着各自的选 ...
[征文]
跟父母学做“党的人”
儿时起,父母一直是我们兄弟心目中最崇敬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父母含辛茹苦我们;更重要的是父母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党的人”。 父亲是我们村第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中共聊城地委阿东办事处最早的地下交通员。大革命时期 ...
[征文]
父亲的60分教我如何做人
“你们先出去会儿,我和他们四姐弟说句话……”爸爸躺在床上,断断续续的说。妈妈、大伯、叔叔慢慢的离开了房间。 房间里只有爸爸和我们姐弟四人。姐姐说:“爸爸,您有什么事就说吧,我们一定办到”。爸爸说:“我现 ...
[征文]
读王朴烈士遗言
王朴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曾任中共江北县工委书记、重庆北区工委宣传委员(兼管统战工作),他被人们传誉为“白公馆‘政治犯’中的杰出人物”。临难之际,他给亲人留下了三条遗言。据《莲华中学建校40周年、王朴烈士牺牲 ...
[征文]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回忆片段
一、 日本鬼子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1941-1943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代。那时我在山东省二地委沂中县金泉区工作。由于是半脱产的性质,一方面种田;一方面发动群众成立民兵、农救会、抗联等组织,发动群众打 ...
[征文]
灯的变奏曲
我是年已八旬的退休教师。出生在栖霞市牙山老革命根据地的庙后镇骂阵口这个贫穷的小山村。建党头10年山区照明用的什么灯我没赶上,后80年我亲历了家中照明灯的变迁。一滴水可以总窥大海,一盏灯也可以诠释祖国在党的 ...
[征文]
从羊倌到县官的光荣历程
我今年81岁,少年时当过羊倌,青年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壮年时是建设边疆西藏干部,晚年又回内地——山东省昌乐县当了副县长,最后从县人大副主任岗位上离休。我这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也是十分光荣的一生。 党 ...
[征文]
一个不怕牺牲的党员
1947年,我上小学的时候,家乡还没解放。 一个秋天的下半夜,突然一阵激烈的敲门声,把我们全家人都惊醒了,我爸起床后点上煤油灯将门打开。当时,我非常害怕,用被子蒙上头,但还是忍不住从被子缝里,借着微弱的灯光 ...
[征文]
少奇批准我开“饭庄”
山东能源公司淄博矿业集团,是个老煤矿区,历史上这里是一片红色热土。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都来淄博煤矿开展过工人运动…… 我在1928年的淄博煤矿罢工斗争中参加了工会组织;1936年,经张天 ...
[征文]
为了一张电影票
我小的时候,最爱看电影。只要知道周边哪个村里晚上放电影,放学后,顾不上吃饭,拿上两块凉红薯约上几个小伙伴,边吃边赶路。有时都要跑到十几里路远的村里看电影,可算得上是电影的“粉丝”啦。 我特别最爱看八一电 ...
<
1
2
3
4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