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人春秋
养 心
好心态是健康的关键。古语有:“万病心中生,万境心中起。”欧洲谚语说:“心灵的痛苦,经由身体宣泄。”可见养心的重要性。通过养心来有效养生,应把握住德、淡、和、静四个字:用“德”养心。德的核心是做善事,是 ...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吴志诚伟略雄才举世稀,中枢决胜见谋奇。南湖建党千秋业,遵义擎旗万代基。戎马冰霜堆甲铠,天兵血火浴征衣。驱倭逐蒋神州定,功盖珠峰五岳低。感赋汤林尧东方共唱太阳升,长夜乾坤渐放明。旧世 ...
计利当计天下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多次引用诗词古句来表情达意,其中特意提到“计利当计天下利”,颇为引人关注。原话是:“坚持合作双赢。‘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 ...
名丑孙正阳
如今,在中国京剧舞台上,仍活跃着一位已届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他就是孙正阳。在20世纪风靡一时的“样板戏”中的“样板”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正是孙正阳饰演反派人物小炉匠栾平。梨园行里有“无丑不成戏”的 ...
毛泽东为何欣赏高启的咏梅诗
1961年11月6日上午,68岁的毛泽东连续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非常急切地请他查找一首咏梅诗全诗及何人何时所写。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后来查知,这首诗是高启《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高启是明代著名诗人,今江苏苏州人, ...
伯父尽孝
伯父曾繁经今年87岁,是家中长子。他从中学教师的位置上退休后,回到老家南召县韩店村侍候老人。伯父为人和善,做事谨慎,顾全大局,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一些对内对外的事务都由伯父主持操办。但是最值得后代子孙敬仰 ...
灵魂的守望者
5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一生在错位中生存。打拼的并不是自己热爱的,奋斗了大半生,生活富有了,生存空间大了,并没有找到心灵的归宿。突然有一天发现,当初无意间抛弃的才是最珍贵的,才是真正的人生归宿和灵魂的栖息 ...
驾机穿越蘑菇云
能开飞机穿越蘑菇云,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取样,留下可靠数据,是李传森这辈子最感光荣的事儿。我国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在大西北地区进行“地爆”试 ...
杨宗群:全国唯一连续出征全运会的“活化石”
金秋九月,在举国瞩目的沈阳全运会赛场上,活跃着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72岁老将,他就是人称全运会“活化石”的辽宁男篮队医杨宗群。从“一运会”到“十二运会”,他一届不落,连续十二度出征, ...
李瑛的不老诗情
近日,87岁的老诗人李瑛又写出了3600余行的长诗《我的中国》。在新诗首发式上,我见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诗人。会后,他谈起了他的诗歌创作及晚年生活。诗是晚年生活中的糖李瑛笑言,退休后成了“专业”诗人。20多年 ...
书画作品欣赏
本期封面
世界是自己的 ——杨绛《一百岁感言》
杨绛先生今年已102岁了,读她的《一百岁感言》,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知足、淡定、不争——这应该就是历经沧桑后的豁达,跨越时空后的从容。一个世纪的厚重沉香,需要我们停下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慢慢感 ...
“V”字形手势由来
我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会经常看到有些人总是将食指与中指分开,形成一个“V”字形,用以表示必胜的决心。另外许多年轻人在合影时,也喜欢打个“V”字形手势。对于这种手势的起因,很多人只知道其源于法语、英语中表 ...
当个“正能量大爷”
不记得从哪年哪月开始,两个儿子对我的称呼,突然有了改变。将“爸爸”改成了“老爸”。尽管意思一样,叫得也甜,但在我心里,一个“老爸”却把我叫得酸溜溜的,意识到老之将至也。杜甫有诗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 ...
逛鬼城
細雨霏霏,轻雾漫江。傍晚时分,豪华游轮“长江一号”靠了岸。隔江相望,对面山城高楼林立,华灯初上,繁星点点。导游说,那是三峡大坝修建前因水位抬高迁至高位的丰都新县城,丰都鬼城在岸的这边山上,是明天要游览 ...
结好秋霜里的果子
碧云天,黄花地,金菊傲霜,山明水净,“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些秋天最自然也最迷人的景色,装点着山川大地,展示着秋天的丰盈与深沉。秋天是个丰收、喜悦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但古人说到 ...
毛主席巧设空城计
1935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一再发出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拯救民族危亡。可是,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要求,强令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于1936年大举向陕甘宁边区进 ...
舞出多彩晚霞
我今年82岁,退休后开始跳健身舞,一晃20多年过去了,感觉跳舞挺适合我这样年老体弱多病的人,再加上我对健身舞很感兴趣,不仅跳出了快乐,也跳出了健康。 开始跳舞时,我在报刊上看到的一篇关于跳舞健身的文章,说跳 ...
孝媳杨素琴
杨素琴是渑池县洪阳镇刘庄村人。她家虽生活贫困,人却憨厚善良。她有妯娌3个,只有她一人承担着照顾、抚养重病的婆母。20多年来,她无微不至地伺候重病的老人和患病的丈夫,不攀不比,无怨无悔。1992年冬,天下着大雪 ...
第一页
<
18
19
20
21
22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