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回忆●致敬 我看改革开放40年
动态
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访谈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图片里的改革开放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四十年巨变给我的惊叹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过去,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让人惊叹。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在我的眼里和心上,随便点击一下,就能点出几个惊叹:惊叹一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改革带来好时光
《走进新时代》中的歌词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如今我们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勇往直前强起来。这是中国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国人民的心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我家三代人都圆了住楼房的梦
斗转星移,改革开放转瞬间40年,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我家三代人40年那些住房的往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岁月的年轮刻下了我家三代人40年走过来那些有苦有甜的住房轨迹,令我久久难忘。 我今年83岁,是一名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吃粮烧草的变迁
我生长在农村,读完高中,1964年在村任民办教师,七十年代末经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八十年代调入县城中学。从童年至老年,全程经历了农业集体化与改革开放两个历史阶段,时间漫长、往事万千,其中吃粮与烧草的变迁印记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交响曲:行之绿、居之高、购之欲(组诗)
(一)着绿伴春行——致电动公交车 一道美丽风景,你闪亮城市眼球一股新鲜血液,你脉跳着新动能我是101路,从“幸福家园”出发我是227路,“健康广场站到啦!”我是318路,行进在新世纪大道上一辆辆,从南向北一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从借钱到致富
1978年,我经考试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有幸成为尊师重教号召的首批受益者。那年月,村里出了个“公家人”是件大喜事。整个村庄为此轰动,乡亲们纷纷来祝贺,递烟、分糖、倒茶,迎来送往这些待客之道都由我过去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借助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动物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透露出来了,这份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沧海横渡,只为心中那艘船
2018,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年。如果说,中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那么正是亲历这段历史的造船人为它描绘了斑斓的色彩;如果说,中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首气势磅礴的乐章,那么正是亲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路的变迁
“若要富先修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古往今来,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道路可以影响一处族群的进化进程;道路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道路可以影响一方人民的生活质量。千百年来,人们期盼有条方便快捷的道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退役”水缸派上新用场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缺乏食物,甚至处于少光、短电、断火的状态,也许还能继续活上几周或若干年,但人如果没有水,却只能苟活几天时间。故此,我小时候常听外婆说:“宁缺一天米,不缺一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从摇把电话机到智能手机
第一次接触电话机是在西王乡政府。那时,我才17岁,刚分配到西王小学任教。一天,薛联斌校长让我到乡政府给县委文教部打个电话,问一下校长开会的准确时间。我说:“我还没有见过电话机呢!”他说:“就是一个黑色方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难忘的汇款单
20年前,邮局汇款是一种常见的汇款方式,不像现在可以到银行打款,甚至可以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宝转账,显得更便捷、更快速。但是在那个年代里,邮局汇款虽不是唯一的途径,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得那一年,我以优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搬家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不算太长,也不短。回望40年,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住房条件的改善,最难忘的记忆是数次搬家的经历。1986年7月,我参加工作。报到后单位安排住单身宿舍。一间宿舍十几平米,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国球誉全球,我最爱乒乓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这样一位乒乓“达人”,他爱打球,也爱写球,被媒体誉为“乒坛活字典”“宣传国球的有功之臣”,被江苏省、镇江市乒协授予“优秀贡献奖”,获评镇江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镇江市群众体育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越来越美的乡村
江苏句容城南十公里,位于二圣集镇与赤山湖之间,有一个村庄叫新塘冲村。句容市总工会退休干部夏道富的老家就在这个村,改革开放40年来,他亲眼目睹了老家的巨大变化,乡下老家的那些人和事,常常浮现在脑海中。家乡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振奋人心的镇江京口“两路”改造史
历史上,镇江东郊有两条路。一是镇澄路,东门广场至原丹徒镇,约4.5公里。二十世纪前后,实际上就已经充当了城市市政道路的重要角色。但道路狭窄、路面坑坑洼洼、各种杆线横七竖八、路面高差达三十米以上。由于上、下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我眼中的马鞍山巨变
我是2004年退休的普通教师。改革开放四十年,我没有能为改革开放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我参与了改革开放,我见证了马鞍山市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我欣慰、我骄傲、我自豪。我见证了马鞍山市通往全国的交通巨大变化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我的老市区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艳阳天,我兴致勃勃走出家门,前往我工作过的老市区。我走过跃进桥,穿过宁芜路,来到幸福路,这条路可是大跃进年代毛主席走过的路。迎面而来的是一幢幢高耸漂亮的居民住宅楼,这让我想起40多年前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迈出浙江家庭联产承包第一步
10月19日,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狄家村大片稻田已泛起金黄,精致的农家楼房错落有致,村口门楼上醒目的大字显示着这片土地的不寻常——浙江省联产承包第一村。今年85岁的宋忠孝讲起了那些年的故事。1979年,长兴县长城 ...
[我亲历的改革开放]
新泰县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邓小平复出后自告奋勇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国科技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
第一页
<
66
67
68
69
70
>
最后一页
2025 ©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
电脑版
移动版